长安谣+番外(366)

执徵手臂上搭了件厚披风,明黄色的,上面绣着祥云,是秋天时皇后新制成的。

可以看出图案上的绣工略有瑕疵,但李律还是时常围着,他见过皇后绣制时微皱着眉,认真专注的模样,自然是喜欢的。

走到光华殿外,寒风还没来得及吹拂而来,身上就围上了披风。李律抬起头看向阴沉的天空,近日来少有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无端地让人觉得压抑。

李律坐进了等候在殿门处的马车,马车内点了暖炉,正在散发热气。车與里四周都摆放了软垫,倚靠时最为舒服,帘子也是加厚过的,不会被马车跑过时带起的寒风扬起。

天牢在一个偏僻之处,不同于皇家宫殿园林时常修缮,这里破败得很,见不得光亮。

闭目养神的李律,怕是不曾想到,天牢竟也成了皇家专用,父皇的十个儿子,如今关押了四人。

当了不到半年皇帝的先太子,李律没有直接杀了,而是在天牢中囚禁。对于这个对他多加欺辱的皇兄,心中自然是憎恨的,但为了太后,他还是压下了所有的情绪。

太后曾经对宋美人的照顾,以及他年幼时受到的关爱,都让李律无法狠下心,对李政下死手。太后本就身子不好,又年纪大了,怕是承受不住丧子之痛的打击。

罢了,就当作偿还太后当年的恩情,关在天牢眼不见为净,就这么养着吧。

至于反叛的齐王襄王,一起关着就是了,张家韩家以经商为主,没有了兴风作浪的根基。往事如烟,曾经遭受的种种冷言冷语也好,带来的伤痛也罢,无需再去掀开,一一追究了。

马车行驶平稳,不多时,就停在了一处荒凉之地,李律睁开眼睛,掀开帘子时,迎面而来的就是刺骨的寒意。

第一次来这种地方的李律,刚一进门,就闻到迎面而来的血腥气味,再混杂了空气中的潮湿腐烂,令人作呕。炭火远不足以驱散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积攒下来的污浊。

牢头跪在地上请安,他这样的身份是见不到陛下的,不免激动紧张。

李律只是轻声应了一声,便迈步向里面走去,惠王已经被带到了审讯室,不必弯弯绕绕去到牢房中。他身上的披风早就解下,又搭回了执徵的手臂上。

两边牢房里的犯人,见到有人来了,全部抓着铁栏杆大声呼喊,哪怕他们并不知道此人就是陛下。铁链摩擦的刺耳声响起,在如此环境下,传入耳中,陡然让人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想到舒青漓曾关押在这里,李律目光微转,眼中闪过一丝不自在。

审讯室在右手边的位置,在拐角处,他停下脚步,再往前走去,就是关押着三位皇兄的牢房。目光扫过,李律最终未作停留,去了审讯室。

李简早就在此等候了,纤细的手腕上铐着镣铐,他安静地坐在座椅上,看起来依旧从容不迫,淡定优雅。这几日牢中的日子,似乎过得还不错,气色上甚至比李律还要好。

娇生惯养的皇子,对于牢房的粗茶淡饭,倒是不挑剔。李简每顿饭都会吃一些,不多,但足以维持最基本的需求。他知道李律一定会来,只是时间问题。

听到开门的声响,李简转过头,看到了走到自己面前的李律,难得地露出一个笑意,“陛下。”只有短短两个字,他并未起身行礼,事已至此,虚假的伪装属实是没有必要了。

对此,李律似乎并不介意,他坐到李简对面,关系疏远的两兄弟,之间只隔了一张桌子。

审讯室里的狱卒全部退到了外面,由执徵执笔做着记录,或许将要揭开的是惊人的秘密,这本卷宗,也将永久封存在羲和殿内。

李简自幼身子弱,习武方面,属实算不上优异,如今被束缚了双手,更是毫无攻击的可能。饶是如此,牢头还是命人仔仔细细搜了身,甚至连头上的发簪都取下了。

那枚发簪是母妃给他的生辰贺礼,李简后来一直收在匣子里,反叛那日才取出来插于发髻之中。一旦失败,府上任何东西都是带不走的,这是唯一不能舍下的物品。

这件事还是禀报给了李律,如今惠王成了阶下囚,可发簪一看便是价值连城,牢头可不敢私吞。按理说暂且保管在天牢内,审问后再归还便是,可偏偏这种小事却要告知陛下。

牢头无非两个目的,一来怕发簪在自己手里遗失或有损毁,他是万万赔不起的。二来嘛,就是惠王失势,踩上一脚罢了,要是能由此讨好了陛下,寻个更好的差事,才是正经。

不料李律听后眉头紧锁,让牢头将发簪归还给了李简,这枚发簪的重要性,他多少还是能猜到的。

上一篇:易主下一篇:贤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