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谣+番外(256)

案件就卡在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环,被迫停止了,陶若寒能做的就是一遍遍搜查御膳房,试图在忽视的角落里,搜寻到线索。好在皇后娘娘深明大义,自那日起扣住宫中下人,配合刑部调查。

此时,家丁来报淳王来了,陶若寒反倒一点都不惊讶。淳王所为何事,他心知肚明,不是陛下的旨意,便是淳王所为,这个时辰了,显然为后者。

捋顺了褶皱的长袍,陶若寒向正殿走去,他虽对淳王颇有微词,但该有的规矩不能落下。

“臣参见淳王,不知淳王此时前来,所为何事?”陶若寒语气算不上恭敬,倒也让人挑不出毛病,他看向李念,多有几分打量之意。

抬了抬手,李念毫不客气地坐到座椅上,“陶尚书多礼了,本王这么晚前来,是想询问案件的进度。事关重大,本王寝食难安,这才贸然来访,若是惊扰了,还望陶尚书莫要怪罪。”

李念说完,回以同样的打量目光,见陶若寒衣冠整齐,便给足了几分面子。他是来施压的,没必要弄得太过难堪。

“淳王何出此言,即便是无事前来,臣又胆敢有意见。”陶若寒吩咐侍女上茶,而后坐到李念对面的座椅上,“案件涉及问题颇多,既然陛下交由刑部彻查,抓出真凶之前,臣不敢擅自透露案件细节,还望淳王见谅。”

笑着接过侍女端来的茶杯,李念把茶杯轻轻放下,从衣襟中掏出一个腰牌,“不知此物陶尚书可认得?”

陶若寒琢磨了一瞬,抬眼看向李念手中的腰牌,殿内烛火足够明亮,他清楚地分辨出为陛下之物。持陛下腰牌者,所令皆应遵从,不得违抗。

见陶若寒多了几分恭敬,李念把腰牌收入衣襟之中,这腰牌并非李律所赐,是舒青漓先前在府上拿着的那块。舒青漓和执徵走得匆忙,腰牌就忘在了桌上,关心则乱的疏忽,倒是给他行了方便。

陶若寒这个人,虽然迂腐陈旧刻板,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不然也不会坐到刑部尚书的位置。刑部中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案件久无进展,一定卡在了某个环节。

“现在可以说了吗?”李念手指在茶杯上摩挲,这个时辰还备着热水,想来陶若寒这几日也睡不安稳。

“经太医院协查,下毒者将毒药提前涂抹在羹碗内,再用此盛放米粥,毒药通过米粥被贵妃娘娘服下,因此中毒。”陶若寒说完看了眼紧闭的殿门,“据御膳房口供,羹碗都是特定时间订制送入宫中,有明确的数量,且到目前,并未有多出的羹碗。由此可断定,涂毒是在御膳房完成的。”

“御膳房可有多出来的人员,若是没有,便是受人指使。”李念侧头盯着手中茶杯,掀开杯盖,却无心思品味飘来的茶香。

陶若寒无奈摇了摇头,“御膳房招收人员甚是严格,不会轻易放人进去,这便是最棘手的问题。下毒者手法严谨,对御膳房非常熟悉,很难找出破绽,且心理素质极好,并不慌乱。”

“这是砍头的大罪,背后指使者身份地位定是不低,能涉险做到这一步,那既得利益必定更多。”李念眼中含着笑意,“后宫。”

“此话万万说不得。”陶若寒出言打断了李念后面的话,“一切还未水落石出,岂敢怀疑后宫娘娘。”

“这个时候了,你还在顾虑什么。”盖上茶杯盖,李念抬眼盯着陶若寒,“你在刑部任职了几十年,本王都能想到的,你会想不到?难道证据会从天而降,给你指明方向?要是有这种好事,干脆撤销刑部算了。”

长叹口气,陶若寒被莫名训了一顿,多有不服,可淳王说得又在理,无法争辩。

陶若寒站起身,在殿内不停踱步,“淳王的意思是,禀报陛下,彻查后宫。可若是查错了,各宫娘娘怪罪下来,这责任谁又担得起。”

“榆木疙瘩,难道耽误了案件进度,这个责任你就担得起了?”李念气地用手拍在桌子上,“短短一个晚上,御膳房就搜不到线索,再等上几日,怕是后宫都一片祥和了。陛下敬重陶尚书,才不忍施压,真就以为一个案件让你查到一年半载吗?本王不怕得罪人,反正陶尚书也一向看本王不顺眼。”

淳王府侍从听到响动在门外急得满头汗,淳王明摆着知道管家意图,把他带出来了,又关在门外。陶府下人更是被侍卫看守,大气都不敢喘。

“陛下每天要处理的事务繁多,还要等着你们一层层上报审批,规矩既要遵守,也要懂得变通。”从衣襟中取出腰牌,李念注视陶若寒,“腰牌等同于陛下旨意,明日起各宫彻查,违令者押进大牢。”

“这...”陶若寒震惊得不知该如何回应,淳王此言,怕是并未得到陛下应允,不然也不会用腰牌来传旨。可淳王用腰牌压着,也不能抗旨,他只得跪下领了旨意。

上一篇:易主下一篇:贤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