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那这件事情就算是告一段落了。”沈开元微微颔首。
这时人群中又有大臣出列,沈开元看向那大臣,凝眉问道,“你还有何事要报?”
“臣,弹劾大郡主在京城南门镇压手段残忍,还让人悬挂百姓尸体于城门之上,实在不合礼法啊陛下。”出列弹劾的是名言官。
沈星月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情,不过言官弹劾,当事人得出来给自己辩解。
沈星月几步走出队列,冲沈开元行了一礼,这才开口道:“当时南门那边情况危机,围堵过去的乱民有几万之多,臣手里的羽宁卫只有两千人,皇太女被乱民围困其中,臣若不让羽宁卫的人动手,那请问谁去救皇太女,是大人您吗?”
那言官被沈星月问的愣了一下,又开口辩解道:“郡主为救殿下,让羽宁卫杀乱民是没错,可又为何悬挂乱民的尸体于城墙上?实在是野蛮至极。”
“我刚刚已经说过了,羽宁卫只有两千人,他们也都是肉i体凡躯,面对几万的乱民,如果不使手段震慑的话,乱民哗变起来,两千人很难抵挡得住,到时候不仅仅是南门乱了,整个京城也会乱作一团,我不过是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了紧急措施,又有什么错呢?”沈星月反问道。
“不合礼法。”那大人仍旧应着头皮说道。
沈星月冷笑一声,开口道:“礼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言官的设置是为了针砭时弊,不是为了吹毛求疵,大人您太过偏激了,若是您遇上那日的情况,恐怕早就吓得晕厥过去了。”
“你,我北川向来讲求礼法,郡主这是在狡辩。”那言官接着道。
“不知变通,我那日如果不那样震慑乱民,只会死更多的人,那样就合乎礼法了吗?还是大人觉得你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礼法,别人没按照你说的做就是不顾礼法?像你这种不知变通的言官,要来何用?”沈星月都快被气笑了,出去镇压乱民的时候不见这些人,现在倒好了,自己明明没做错什么,这些人却在这儿鸡蛋里面挑骨头。
第121章 (加更)
沈星月总算是知道古代武将有多难了, 去外面打仗出生入死的,回来还得被这些整日高枕无忧的人挑毛病,想想都觉得晦气。
沈开元也是看不下去了, 开口道:“朱卿, 若是像你说的那般去给那些乱民讲道理, 皇太女的性命早就没了,而且有些时候不是能讲道理的时候,这样吧, 下次若是再起了战乱, 朕准你跟着一起上前线,然后在战场上给对面讲讲仁义礼智信,看看对方会不会被朱卿感化。”
那位朱大人被沈开元说的噎了一下,只得灰溜溜的行礼回到了队列当中, 在北川, 言官弹劾错了是不会受到惩治的, 这也就是好多人为什么惧怕言官的原因。
沈开元扫视了一圈众人,又开口道:“诸卿还有哪位想要奏报?”
人群里沉默了半晌, 却是王明达跪地行了一礼,沈开元见是他, 眉心微蹙, 她早就知道王明达会坐不住。
“王将军,你有何事要报的?”沈开元冷声道。
“陛下,臣有罪,臣没能早些知晓三皇子有这样的心思,还请陛下降罪。”王明达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倒是出乎沈开元意料了。
她原本以为王明达会忍不住的,可人家现如今自己请罪了, 王明达平日里又的确没什么错处,沈开元不好在这个时候发作,只得开口道:“那是沈宜乾自己迷了心智,与王卿无关,起来吧。”
“谢陛下体恤,臣日后一定鞠躬尽瘁,以报陛下隆恩。”王明达赶忙拱手行礼。
一边的崔灿盯着王明达,眼睛里都快喷火星子了,之前明明一起在宫门口讨要说法的,怎么现在对方却换了另外一幅说辞?
之后,大臣们开始讨论起了南面水灾的事情,知道了女帝对南门那件事的态度,也就没人敢去触女帝的霉头了。
~~
接下来的几日,北川各地都有不少崔氏子弟辞官,似是在发表无声的抗议的一般,这样一来,全国就空出了不少的官职,有些地方的官府更是险些瘫痪。
这几日让崔灿官复原职的折子如雪花般涌现而出,让沈开元烦不胜烦,若是真让崔灿官复原职了,那她一个女帝岂不是被门阀大族逼得低头了吗?
沈正初最近也是因为这件事愁眉不展,一起吃饭的时候,沈正初把这事说了出来。
沈星月便开口道:“其实不难,现在北川的绝大部分权利都集中在少数的门阀大族手中,其实这个时候就该招募一批没有依仗的寒门士子,这些人天生与门阀大族就不对付,又没有势力能够依仗,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陛下,这些人往往干劲十足,足可以充当陛下手中的利剑,只不过这个度也得拿捏好,不然容易出现党派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