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心上人她回来了+番外(43)

作者:茶中故旧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当然,最好是她想多了。

易之眼神复杂地向穆浮书道了谢,穆浮书摆了摆手,拉过穆成,对易之说:“听说晚上还有庙会,人肯定多,就麻烦伯伯抱着穆成了,我不够高。”

“好。”易之点了点头。

“你们……”赵时安隐约有些明白过来,但这事还是不提为好。他自知理亏,跟在易之屁股后面走。

穆浮书看上了一个摊子上的簪花,抱着穆成过去买。

易之叹了口气,揉了揉赵时安的脑袋,“以后多警惕些,别跟奇怪的人说话,今天幸好有浮书在,也多亏了她。”

“知道了。”赵时安闷闷地回答。

易之抬眼望了眼天色,估摸着集市上快点灯了,戏台子也搭起来了,便带着三人往搭戏台的地方赶。

等他们跟着拥挤的人群走过来,前面已经站了不少人,天色擦黑,戏台上已经亮了灯。

易之将穆成抱起来,吩咐两个小孩抓紧他的衣摆。

四个人都对这些没什么兴趣。

庙会上多是演些吉祥戏,赵时安不爱看这个,他爱看打戏,但这么些年,只看戏班演过一回。穆浮书就是看个热闹,从前在宫里听戏都听腻了,但在这种环境下听戏还是头一遭。易之心里装着事情,有些心不在焉。穆成对上面敲锣打鼓的声音怕得很,把脑袋紧紧埋在易之怀里,被易之安抚一般摸了摸小脑袋。

穆浮书看了看几个人都没兴致的样子,还是招呼几人离开了。

此时大多数人都在看戏,集市上只有几个做生意的还没收摊。

他们随便找了个摊子一人吃了一碗面条,就回了云埋村。

到家已经很晚了,睡前易之进了他的屋子,给他把之前做的一件最好的衣裳拿出来放到床上,是一套棉布的衣裳,上面还有绣的花纹,赵时安一直没舍得穿过。

“明日穿这件,带你去云埋镇。”

“那带上大牛和……”赵时安眼睛一亮。

易之打断他:“不带他们,这次就咱们俩。”

易之给他吹了蜡烛合上门出去,不知道为什么,赵时安想起易之临走前望向他的眼神,竟然有些难以形容的悲伤。

--------------------

第22章

==================

“时安!走了!”易之难得没有背他的大背篓,穿了身瞧上去妥帖不少的衣裳,正站在赵时安门前敲门。

“来了来了!”赵时安系着衣袋急匆匆冲出来,险些撞到易之,被他一把扶住。

“慢些。”易之伸手给他理了理乱糟糟的衣领,又重新给他系了腰带。

整理完,易之将手里拿着的被叶子包着的鸡蛋饼递给他,“边走边吃吧,今日事情繁多,要快些。”

二人一路下山,要赶到村口去搭牛车。

村里王家的大儿子每日晨时在村口的树下等要去镇上的人家,一人收一个铜板。

今日去镇上的人不多,除去赶车的王大,就只有一个大婶,再加上匆匆赶来的易之和赵时安二人。

王大又等了一炷香时间,见没有人再来,才招呼几人上了牛车。

易之跟村里人往来不多,许多人都瞧他眼生,王大倒是认得他,易之每去镇上便会坐他的车。

大婶热情招呼易之坐到板车中间,还递给他一个热腾腾的烤红薯,笑眯眯道:“你是经常跟林家那两小子一起玩儿的吧!长得真俊!”

“谢谢婶子!”

大婶还要给易之一个,却被他委婉拒绝了,他从怀里掏出张鸡蛋饼递给大婶,“这是自家烙的饼,不嫌弃就尝尝吧。”

那大婶连忙接过来,“如何嫌弃,这饼烙的又大又圆,香得很!瞧着真不错!”

大婶只知道有户人家住在山上,却不知这人家竟如此殷实,穿棉布料子的衣裳,还吃这用油煎出来的鸡蛋饼。

一路上大婶都殷勤地跟易之答话,但易之不冷不热地,还闭上眼睛假寐,她只好跟赶车的王大说话。

两人聊了一路,都是村里的八卦,易之啃着红薯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他甚至还听到大婶说到林婶给大牛相看的媳妇儿,是隔壁村的一个姑娘,已经上门拜访过了,说是明后年就定亲。

到了镇上,王大跟他们约定黄昏的时候在旁边一家早食铺子旁边见,就等一个时辰,过时不候。

那大婶还想跟易之说上几句,给王大付完钱后转身却见两人已经不见了。

易之带着赵时安走进了镇上一家书铺,赵时安心里暗暗叫苦,他第一次来镇上,竟然是要买书。

易之拉着他径直上了二楼,赵时安还纳闷怎么就直接到人家书铺楼上来了,就听到一个声音在叫他,“时安。”

他抬起头,看到二楼走廊里站着一个穿着绸缎衣裳腰间还挂着玉的中间男人,身后还跟着一个穿青衫的瘦书生和一个一身黑衣面无表情的人。书生跟这男人看上去差不多大,黑衣人瞧着要小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