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态度轻浮不配合,显然多少是有些赌气的。
因此苏媚并不愿与他有过多的交谈,她将匣子推了回去:“赵先生,我想还是让这位桑先生想清楚后我们再讨论这件事情。”
赵阳泽还有些不甘心,他还想说些什么挽救一下,苏媚已经站了起来:“我应该还会在临川待一段时间,欢迎随时做客。”
这就是并未封死所有的退路。
苏媚的态度已然十分明确:想要机会,可以,至少你应该值得这个机会。
送走三人,苏媚接到了唐鹤逢的电话,电话那边他的语气颇有些神清气爽的意思:“早。”
“早。”相反苏媚的兴致就显得不是那么高。
“怎么?”
苏媚将早上有人造访的事情说了,唐鹤逢问:“不满意演员?”
“也并非不满意,他态度轻浮,显然并不情愿,也应是迫于公司压力,只是觉得事情很难善了。”
谈起这个苏媚便觉头痛,赵阳泽尚且容易应对,只怕到了最后她要应对的是桑晋背后的公司。
这已然足够苏媚升起些许退堂鼓的心思。
听她说完,唐鹤逢说:“倒也并非没有办法。”
确实并非没有方法,苏媚介意对方的散漫,又不愿与桑晋的公司扯皮,上上策是一改对方的轻慢。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我并不了解桑晋,即便有心,也无从下手。”
她刚刚说完,便听到手机的消息提示音,打开一看,右上角就是桑晋的一寸照片。
“他兄长是我至交。”
苏媚粗略的翻了一遍,信息资料十分详细,甚至连桑晋十岁那年爬树被树枝划破了新买的裤子,哭着回家诉苦,却被兄长嘲笑的事情也记录在册。
总的来说,桑晋的性格十足十的小霸王。
苏媚看着那份资料感慨:“我又欠你一个人情。”
第14章 赤子
“本质上,社会的发展难道不是依靠人情在延续和推动。”唐鹤逢说,“不过,我们之间谈什么人情呢,这是我的理所应当。”
理所应当,苏媚很有一种冲动问他,究竟应该是怎么样一种身份才能担得起理所应当这四个字呢?
但人情这个东西本身便带着贪念,私心与手段。
所以他们之间不谈人情反是好事。
与易华的会见约在了中午,一同来的还有《梅乡》的导演叶延。
苏媚到的早,易华是前辈,出于礼节,她并不想让对方等候。
易华与苏媚想象中的样子有些出入,五六十岁的年纪,方脸,眼皮和眉尾微微下垂,眼角几条鱼尾纹带出面相的几分笑意,瞧着是位 慈祥的长辈。
看到苏媚的时候两人的神情都有些惊诧。
尽管早知道峨眉是个年轻的女人,但看到苏媚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的感慨。
她年纪尚轻便已经有如此成就,要知道多少作家人到中年也未必能够包揽国内的三大文学奖项,更不必说《梅乡》是她的第一部作品,那时她初出茅庐,与诸多前辈们争夺一个奖项,其中的激烈自不必多说。
都是搞创作的,他们都清楚,能在这样的年纪有这样的成绩,运气多少是有些的,但天赋与勤恳却更难得。
他们并不轻看她。
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一幕:
两个可以做苏媚叔叔伯伯年纪的男人一口一个峨眉老师的叫着。
对方是出于尊重,苏媚却受之有愧,她面有惶恐:“叶导,易华老师,你们叫我峨眉就好。”
两个人从善如流。
今日这场会面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探讨《梅乡》重修后的剧本内容。
“重修版内容我已看过,并未有任何问题,只是后续还要易华老师润色修改。”
易华显然是有些关于情节和人物的事情要同苏媚探讨,这也是他坚持要见苏媚一面的原因。
出于改编需要,他希望对于其中部分人物的设定和性格进行调整,为此易华特意制作了一份故事背景与人物性格研究。
苏媚从易华看过后十分意外。
除却意外,尚有些许的敬佩。
虽说都是搞创作的,但她和易华也可以说是在两个不同的圈子。
但苏媚偶尔也能够从一些前辈和老师的口中听他们提起易华这个人,评价也不外乎才华横溢四个字。
无论是做什么,在哪个行业,做到易华这个地步难免心存傲气。
何况一件事情做的时间久了,轻车熟路起来的同时也大概率意味着更有技巧性更程式化。
就像近些年她为报刊撰稿常常觉得内容少些真心,尽管她并无敷衍的意思,但有些事情总是下意识的。
不必说《梅乡》这个项目尽管备受重视,但易华参与的同类型项目也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