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朝江洵看了看问道:“我记得,砚之你这段时间倒是在永崇坊处理去年那案子,如今处理的怎么样了?”
江洵听老师问起这桩案子,温言回答道:“已经大体上处理完毕,不过仍有些细碎的地方,倒是不妨碍什么。若是老师发话,这桩案子便可以结了。”
大理寺卿点了点头,他低头朝桌上那美味的铁板煎羊肉上看了一眼,眼中少见的露出几分犹豫来。
过了许久之后,大理寺卿朝江洵摆摆手,思索着开口:“倒是不着急,既然还有些细碎处没处理完,那便慢慢来。你时常待在永崇坊中,那孟小娘子再做了什么新鲜吃食,你也好经常捎带些回来。”
江洵点头应了,眼眸中带起一丝笑意。
他又说道:“去岁年初那桩案子,洵近日翻看的时候发现,还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似跟上回刑部的案子有牵着。故想再去万年县衙一趟,找主簿再询问些细节。”
大理寺卿对此没有异议,点点头说好。
江洵见状,眼眸中的笑意越发深了几分,他向大理寺卿告辞出来,然后便片刻不停的朝万年县衙而去。
万年县衙中,宋主簿见到乘月色而来的江洵,倒是吃了一惊,连忙快步走出来迎接。
江洵朝他摆摆手,言语间依旧客气:“宋主簿不必慌张,某只是对去岁春天那件案子,还有些细节要问,并无什么大事。”
宋主簿听江洵这样说,提着的心方才放下,他请江洵在书房中坐了,亲自捧了饮子来,江洵看一眼那饮子,挑了一下眉,这次倒是伸手将饮子拿了起来。
江洵喝一口这热菊花枸杞饮子,似随口问道:“这饮子倒是别致。”
宋主簿笑笑,也道这菊花枸杞饮子极是清甜好喝,他开口:“是某从一处食肆中,跟那开食肆的小娘子学来的。”
他只这样随口一说,料江少卿这样的大人物,并不会关心这个。
谁料,江洵竟然颇感兴趣的“哦”了一声,朝他看了过来:“宋主簿说的那食肆,可是开在永崇坊中?”
宋主簿愣了一下,回答了句是,答过之后又好奇,询问江少卿如何会知道。
江洵似笑了一下,神色也变得柔和了不少:“去岁到如今这段时间,某常在永崇坊办案,故宋主簿提到过的那间食肆,某也是常去的。”
宋主簿见江洵上扬起了唇角,心中虽然惊疑,但却不敢多问。又听江洵似随口说道:“不过今日,那食肆主人却不在店中,听说要过两日才回来。”
宋主簿想了想,不甚确定的猜测道:“明日便是清明节,孟小娘子莫不是回了平安镇,祭拜母亲?”
江洵眼眸深了一瞬,他将手里的饮子放下,言今日还有事情,改日再来拜访。
宋主簿看着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开的江少卿,心头那阵狐疑越发的浓重。他低头看了一眼桌上那杯菊花枸杞饮子,甩掉自己脑海中一闪而过的那无端猜测,宋主簿笑了一下,不再多想,转身离开了书房。
这一夜,孟锦绣睡得不算太好。
她躺在床上,睁眼瞧着窗外明亮的月色,先是想到去世的阿娘和失散多年的阿耶,然后又想到江洵那杏园邀约,转而想起里正说过的,山中杏花开的极好的话。
孟锦绣甩了甩头,索性闭上眼睛——
要不明日,去山中看看那片云霞般漂亮的杏花?
第73章 春笋炖鸡汤、琉璃簪子
第二天清晨起床的时候, 孟锦绣感觉心情好了不少。她从床上起来,将被褥仔细叠起来放好,才走出屋子, 就听厨房里传来清晨忙碌的声响。
孟锦绣挽起头发,在脑后随意绕了个髻, 然后就笑着走进厨房里面,朝里正娘子说道:“阿婆, 今日朝食让阿锦来做吧。”
里正娘子见孟锦绣今日气色好了不少, 想是心情开怀了些。她笑呵呵的点了一下头, 让开灶台的位置, 舀了一盆水出来,让孟锦绣洗手洗脸。孟锦绣简单洗漱完毕, 见厨房中有山药和稻米, 将米用清水淘洗过, 放在灶上开始煮粥。
孟锦绣今早打算做山药粥, 先将山药去皮切小块, 然后放在水里面泡着。等粥熬的半熟, 将这切好的山药块放入锅中,然后盖上盖子,小火慢慢的焖煮。
片刻之后, 绵软清甜的粥香就顺着锅盖飘出来,夹杂着山药味,混合成一股特殊的粥香,里正娘子在一旁忍不住抽了抽鼻子。
孟锦绣将盖子掀开,略搅了搅粥底防止粘锅, 然后就开始调馅和拌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