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港绝潢(46)

作者:沈东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心脏一空,似被毒蛇爬上脊背。陈亦岑不自觉咬住下唇,手心出了冷汗,不由自主地开始思索自己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

没有答案。

她立刻将邮件截图,拖进垃圾箱,顺便拉黑了发件人。接着,被蛇咬了似的扔开手机,死死盯着熄屏后漆黑的屏幕。

只是误发,只是对方搞错了。

顾苒苒迷迷糊糊叫了声“口渴”,陈亦岑全身一震,从近乎窒息的状态中解冻,胸膛剧烈起伏。

就当作不足一提的插曲好了。她调整呼吸,逼迫自己忘记这件事,强撑着笑容给顾苒苒递水。

这时,客轮逐渐减速,舱内广播响起。

“即将抵达中港城码头,欢迎来到香港。祝您旅途愉快。”

第21章

抵港后,剧组一道乘地铁,从尖沙咀到湾仔,入住瑞吉酒店。

原本柏森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承担得起整组上百号人的住宿费,罔论瑞吉这种档次。还是梁家鼎力相助,以陈亦岑这个“内人”的名头出资,入股柏森提供了这笔巨款。

为此,陈亦岑相当惶恐:婆家的东西终究不属于自己,万一她玩崩了,柏森也得跟着遭殃。

如此正好坚定了非把宋涯钓上钩不可的决心。

收拾好行李,陈亦岑下到大堂,准备等天黑后去铜锣湾觅食。出电梯,等候区的红沙发上坐着一人,落地玻璃窗映出冷酷寥落的倒影,烫卷的黑发高马尾随着头颈动态摇晃,发尾扫过颈上的天鹅绒镶钻黑choker,从背后望去,耳钉和耳骨钉微微闪着冷光。

陈亦岑立刻加快速度过去,在那人对面坐下。

正面看,她面颊还带着童稚的圆润,眼睛大而圆,睫毛浓密,鼻尖翘挺,嘴唇丰满微嘟。容貌还是女孩,气韵却成熟尖戾。

“Lulu,”陈亦岑轻声说,“it。's been a while.”

沈筱璐抬起头,目光一瞬间带着冷感,看清陈亦岑的面目,便软化成汩汩流淌的冷泉。

“Nathalie。”她颔首,面上没有笑意,眼底神色却更柔和,“的确很久没见。你还好吗?”

这位便是她从雷克雅未克搬来的摄影指导——沈筱璐。陈亦岑在西区演话剧时,沈筱璐与各大集团有合作,负责为新剧拍摄官方公式书的彩排与演出照片。二人因此结缘,即便相处时间不长,也算互相赏识,约好在需要时出手相助。

老友重逢,一夜畅谈。

第二日,剧组到浅水湾踩点,准备拍摄第一场戏。

浅水湾的海岸线规整漂亮,细沙碧波天际线一应俱全,幸而天公作美,阳光明媚,上镜效果比预想中还好。

这一场是八零年代的戏,两位主人公都二十出头,在浅水湾沙滩约定终生。

李雪艳剧本的精妙之处在于,虽则剧情线简单,但在描绘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细节上极尽创意,用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视觉奇观,表达出阿兹海默患者对记忆与时间的错乱感知。

机位架好,顾苒苒卷起衣袖,神情严肃地指挥场务人员退开,让陈亦岑和徐沨自己简单彩排一下,找找感觉。

海水涌上浅滩,白色泡沫翻涌又破碎。陈亦岑提着平底布鞋,赤脚行走,感受细沙簇拥着脚趾的触觉。

“苒苒想要潮涌的效果,我们应该面对面站着,还是动一动?”她比划着。

徐沨插兜站着,观察一阵海面的景致,反问:“两个相爱的人,情至浓时许愿长厢厮守,我只会让你‘随心而动’,你知道的。这样,我问你问题,你回答我。”

他们二人就这样静静踱着步,你一言我一语。风起浪落,徐沨已经换成青涩局促的少年口吻,按照罗书贤的思维,向女主角发问。

陈亦岑便沉浸在他的引导中,慢慢回答,任由他带领她沉入一段随风飘扬的岁月。

《浅水湾日落》是粤语片,所有角色都讲白话。徐沨是苏市出生长大的,后来才学的粤语,因此若不刻意矫正,咽音就会发得比寻常粤港澳人更粘稠。

他索性将这个要素注入角色,使罗书贤成为一个由内地奔港的年轻人,带着一丝敦厚,如深深扎根于地的大树。相比起来,对手戏的陈亦岑讲一口流利粤语,敛起自身沉郁,借助角色的淡妆与朴素服饰,将气质打磨得更加轻盈,一阵风就能卷走。

眼皮掀开,真挚爱意已漫上眼眶。

在旁观察的顾苒苒见二人渐入佳境,立刻不声不响地召回摄像组和执行导演,最后调整机位,打板。

“Action!”

*

第一天拍摄结束,剧组收好仪器,演员就地解散。

沈筱璐正好在和顾苒苒一块回看今天拍的镜头,两个人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展颜,看来是工作得认真。陈亦岑看得想笑,免得打扰她们工作,简单说了几句,就和徐沨一块离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