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顾允并没有往大路上走,他抱着沈若走的是另一条僻静的小路,比较绕,自从村里有了那条大路之后便很少有人走小路了,一路上倒是没有遇见什么人。
顾允现在的心情好得要命,他曾经便幻想过能将若哥儿在外人面前抱在怀里,宣誓主权。只是若哥儿太害臊,他自然不会叫他为难。但是想一直抱着他的心是真的。
沈若见没人也就没有那么紧张了,他从顾允怀中像小猫崽似的探了下头,发觉没有危险就安安心心地待在他怀里,被抱着走的感觉其实还挺好的。
他的脚钻在顾允袖子里脚心能感觉到温热还有布料摩擦的一点痒意。
沈若突然道:“把你的袖子弄脏了。”
他抿着嘴角靠紧顾允的胸膛:“到时候我给你洗吧?”
顾允一阵沉默:“不用。”
沈若挑了挑眉:“真不用?”他还想给顾允绣个小图样的,虽然他绣的手艺很差但是只要仔细一点绣出来其实还是能看的吧?
而且他只给顾允绣过,以后也只给他绣。
现在正好没有借口拿到他的衣裳,结果他竟然说不用!
顾允:“……我来洗,晾在你家可行?”
沈若反应过来之后,好不容易降温了点的耳朵顿时又烫热了起来。
============
木工厂期间又扩招了一波人,这些人大多都是想要赚钱的,先前没有被选中进入木工厂,但是砍树非常拼的人,现在就由他们来制作“若斗”,由沈木的其中一个徒弟来教他们这批人。
而其他的做木活的熟手全部参与“丰粮筒”的制作。
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拆分开来制作,效率显著提高,在短短两天内木工厂便产出了近五十件“丰粮筒”!
因着里面的零部件当中有一个螺旋状的滑道,这个需要找对位置之后来雕刻的,所以能做这个精细活计的人比较少。
但是两日内能做出四十几件并且每一个都能通过质量检测,试验也能通过,已经是十分厉害了!
于是在正日子的前两天,沈家村便派了不少村民出去将“丰粮筒”的消息传到十里八乡的各个村子当中。
在正日子之前那便还算是“农闲”期间,这里的农闲自然指的是叫田地休息的一段日子,村里人哪怕不种地每日里也有不少的事情要忙要做的。
那些村子里的人一听这新发明又是沈若搞出来的,其中还有顾秀才的想法,一下子便炸开了锅。
先前那“若斗”家家户户用起来都好,不称粮税的时候也能给自家称下粮食还剩多少,还能将粮食储存在里头也是非常不错的。用的木料也好,是不招虫子蛀的木料,价格还十分划算。
大家对这“丰粮筒”是好奇地不得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同“若斗”一样好用!
翌日,从四面八方行驶而来的牛车又汇聚在了沈家村晒谷场上,大家都依言带了牛儿来,除了拉车的还有另外拉来的牛儿。
沈家村村民正在准备中,其实昨日已经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现在就是在最后的检查阶段。
每每有许多人来的时候村里就十分热闹,在沈若的带动下,村里有脑筋灵活的人已经知道该利用人气来赚钱了,其中有几家人搬了自家的桌椅出来摆起了小摊。
小摊摆了一排,就在晒谷场的边缘那樟树底下。
沈若从家中走来的时候正巧便路过了那几棵樟树,一打眼便瞧见了樟树下摆着的桌椅。
摆摊的村民瞧见他了立刻跟他打招呼,喊他过去吃东西。
沈若笑着挥挥手,走到近前去看。
“婶子,我是刚从家里吃过出来的,现在肚子饱胀着是一点儿也吃不进了,我就是过来瞧瞧你们在卖什么。”
那婶子是布艺小作坊签过契约的,笑着将桌上的木桶掀开了,里头是熬煮出了米油的白粥,边上一个木盆子里头装着的是玉米面馒头,窝窝头;再往边上看还有她们自家做的辣椒酱,还有一些自家弄的咸鸭蛋摆在边上。
这早食还挺丰盛,至少对比以前沈家村家家户户都难得吃上蛋和白米饭的时候来说,是真的丰盛了。
那婶子不好意思地道:“今儿热闹来了那么多人,我就想着能不能出来赚些家用。这些东西都是自家有的,做起来也不费太多事儿,别人过来要是饿了没准会想吃吧。要是没人买咱们自家还能吃呢。”
沈若点点头笑着问道:“婶子打算怎么卖?”
“稠粥一碗三文钱,咸鸭蛋两文一个,窝窝夹辣酱一文一个。若哥儿你觉得可成?”那婶子想了想后说道,其实她头一回做生意心里也没底,想问问沈若的主意。
如果这样标价的话,大家估计都会去买最便宜的窝窝头夹辣酱,毕竟只要一文钱还能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