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稳定的营收便是“珍宝居”了,“珍宝居”最火爆的时候每日流水就能过十两银子,刨去布料成本、人工成本、还有损耗,一天便能赚上七两银子!
这些小东西虽然一样样都不算贵,但是一旦卖的好,卖的多,那收益也是很可观的。
近段时间热度慢慢退下来,每日净利润只能维持在二、三两左右,但是这在沈家村里也十分打眼了!许多人家节约些三两银子就能过一年。
这段时间“珍宝居”就给沈若赚了净利润四十七两并六贯八十八文钱。
沈丰的账簿上面只记了“珍宝居”的流水,而周兰的本子上写的则是给婶子们开的工钱,沈若自己还有一本小本子,上面记着购买布料的数量以及价格。
三人的本子凑在一块儿,就能得出净利润来。
只要“珍宝居”能一直运作下去,那收入就一直都是稳定入账的,只是在卖的东西上要多费些心思,毕竟“珍宝居”上的商品很少有不可替代性的,很快热度消退之后就会陷入卖不出去的情况,镇上的市场要是差不多饱和了,沈若便要打算进入别的市场了。
这些他已然同家里人商量过,但目前还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合适的时候能付诸实践。
林林总总算下来,青砖的定金五十两减去之后,家里还剩下六十八两并七贯三十三文。
沈丰的小家里他们自个儿的钱攒着,约莫能有四十两左右,二狗的束脩是他们自家出,现在也就剩下个二十三两多,因着要建屋子,沈丰和柳杉也将攒着的银钱全部交给了李善桃,和若哥儿的并作一块儿。
加起来家中已然有了近百两的银子,算是沈家如今的家底。
他们虽然有了钱但一点不奢糜,表面上叫别人瞧不出与以前太大的差别,但生活质量确实提高了,那些舍不得买来喝的酒沈大山也会买了,还给媳妇买了好几块桃花糕。
沈丰每日去“珍宝居”都是干劲满满,若哥儿非要给他开工钱,他做活儿也乐呵。
柳杉给“念宝”绣赠品,这个就能叫她赚上不少,也幸亏是因着她自从嫁进来就没有做过农活,她是独女以前在家时候有爹宠着,来了这儿丈夫公公做活儿厉害,再忙的时候也不叫她下田,才能叫她的手保持着没有粗糙大茧的状态,能绣的了精细的花样。
要是常年做活儿的人,那就特别容易将帕子给划破,绣线勾住。
能供上二狗念书,她便已经心满意足。家里的那些银钱全部投入盖青砖瓦房还不太够,若哥儿要建的实在是太大了,比起村长家的那几间要大上三倍还要多,但是这个嘛,可以慢慢盖,有闲钱了就往上盖一点,银钱周转不过来那就先停工,倒是不会捉襟见肘。
还能先盖几间起来住人,之后有闲钱再继续往旁边加盖的。柳杉觉得若哥儿这设计的特别好,每个屋子朝向也好,大小也好,叫人看着都舒坦。
但是“财不露白”是真的,要是叫别人知道自家这么有钱,那估计又要闹出不少事儿来。
沈若与自己的家人一样都是喜欢偏安一隅的,也不想着要大富大贵当什么富贵老爷、大地。主,不过就是想要将日子过好来,叫家里的孩子能够在一个好的环境下快快乐乐的长大罢了。
第224章
二狗头一日去学院念书, 小小的人儿天还没亮就被自家阿爹送到了书院门前。
储水书院就坐落在镇子的边缘,依山而建,能瞧见高处的青砖瓦房, 那些屋子就是学舍了。在书院前方还有一大片的空地,也就是先前二狗参加考试的地方。
“阿爹就送你到这里了,进了书院之后要好好听夫子的话,要是有人因为你小欺负你了,等阿爹来接你阿爹肯定给你讨回公道!”沈丰向来很少同儿子吐露这些话语, 说什么要是被欺负了就来找我,但是现在二狗就要一个人进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了, 所有的东西都是陌生的, 他有点担心。
二狗听得感动不已,安慰自家阿爹道:“好,我会乖乖的, 要好好念书, 阿爹你快走吧。”
沈丰知道这家伙是叫他赶快去刘氏医馆瞧小云吞如何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赶自己走呢。
“那张入学的纸页收好了吧, 可别弄丢了。”沈丰现在简直像个操心地不得了的老父亲,要不是非学院中人不能进入学院,他都恨不得一路把二狗送到夫子面前去。
“在书包里, ”二狗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对沈丰道:“阿爹你已经说过好多遍啦, 你放心去吧,记得帮我和小云吞说一声哦, 就说我午时休息的时候去看他。”
沈丰见自家儿子如此淡定, 心中一乐, 瞧见有穿着学院统一着装的人走来引路, 他便站在一边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