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赚钱养崽崽[种田](619)

那婶子心中感念着,能在家中做活儿还能赚不少钱,在往年哪里有这种好事啊?那可都是若哥儿带给她们的!

那新媳妇闻言立刻道:“那木工厂不还有提成么?”

边上有个在木工厂做活儿汉子立刻道:“那提成若哥儿后来就没拿过吧,都用来做那折叠小马扎了。”

“那不是还有县太爷的赏银么?”新媳妇的问话语气咄咄逼人,好像沈家有上百两银子似的,还非得被她挖出来晾在阳光下。

人再好的脾气也忍不了,李善桃脸色一肃:“你这人倒是管得多,别人家里有多少银子都要知道?”

周围人一听也是,任谁在外头听到别人这样说话,在一堆人面前扯出自家有多少银钱来,那都是气愤的。老话都说“财不露白”,这人问这些话已经是冒犯了。

像这样没有一点分寸感的人,沈若要是在立刻就怼回去了。李善桃冷着一张脸说道:“再说了,咱们家里要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起新屋,若哥儿的那些银子都给青砖厂子交了定金了。”这消息先前就传了出去,只是刘麻子他们还在别的地方动工程还没有过来。

周围人一听这话原本的传言成了真,顿时点点头。

是了,瞧沈家这三屋破瓦的却是该推了重新盖,有钱是真,但花掉了也是真,而且瞧着像是还不够呢!

要是够的话还不得早早开工?

原来沈家也这般不容易,那二狗要念书每年都要出去二十两束脩,还有别的东西要花钱;他们家要是盖屋子又得花上一大笔,手里捏着的银钱恐怕还真不多了。

自家要是省吃俭用一年下来还能手里头攒着几两银子,这不比用来丢给书院过得要舒服?

但有些人却想着,要是自家未来能多攒些银钱也叫家里孩子去读书,要是聪明的话能跟若哥儿、二狗似的就好了!

有些人的思维悄然在改变,并不会因为舍不得花钱而耽误孩子,心中燃起了想要赚更多银钱的欲望。

家里现在有多少银子只有李善桃和沈若清楚。

最先前集市上赚的那一笔早就花完了,之后靠着木工厂的提成租了镇上的摊子,每个月两百文,这个也是持续性的支出;买布要花的银子占了大头,还有那些针头线脑的必然也不能叫婶子们自己出,还有给手工活计件算的工钱,这些也是每日的持续性支出;除此之外家里的家用大多都是李善桃从公中出钱,公中的银钱是李善桃的手工费锦鲤手帕的提成还有她以前攒起来的钱;现在租了马儿直接租了半年那就是三两银子,家中其他的开销都不大,除了要给二狗买笔墨纸砚花费的要多些之外,其实一年四、五两银子就够沈家一家人快快活活的生活了。

毕竟鸡鸭都是自家养着,菜有菜地种着,要买的东西也就是布料棉花做冬衣,还有其他的支出,比如买药一类。

但是二狗要念书,那每年二十两的束脩不能少,节礼自然要送拿得出手的,这里姑且算五两银子;那要重新起的大青砖瓦房,最起码要用上万块砖,要盖起来若哥儿所画的图纸那么大的青砖瓦房不算人工费用只看青砖的价钱就已经突破了百两银子。

因着那青砖都是靠人工捶打敲出来的,费时费力所以价格不便宜,一块巴掌大的青砖便要十文钱了,更别提他家想要盖的青砖瓦房那般大。

这里面暂时投入的银钱还只是定金,就已经花了五十两。但是这青砖瓦房虽说贵,但却是能一直伫立着的,听说几百年都不会倒塌呢!未来能住很久很久,叫所有的后人都能住在这大房子里头,给后辈之荫庇。

家里的银钱林林总总算下来,从“阑珊”拿到的提成加起来是最多的,每月两次已经有四次的活动,这里便有四十多两的提成银子,其他的就是手工费和制作的本钱,这些价钱不大可以忽略不计;然后就是木工厂的提成,木工厂稳定出货,沈若每日能靠“若斗”赚到的提成也不算多,只有一贯钱左右,因着本就是批量生产价格也不贵,其中还涵盖了砍树人的工钱、制作工匠的工费、还有运送的工钱,沈若还算是占了个大头,但是这些铜板都被他直接用来做折叠小马扎的折叠木条部分了,他跟木工厂定了许多。

还有给木工厂出的那个改造独轮车的点子,这个也已经开始有提成了,但是这个本身就赚的少,所以提成每日也就只有几十文钱。

要是有多沈若也不打算拿出来,就攒在账簿里头,以后他还有不少木制的东西想要找沈木做的,等一年之后盘存,到时候多退少补就是了。

还有便是县太爷奖励的银钱,还有顾允私下里给他的,这里加起来有足足六十两,这些自然是要投入到盖房子当中的,这房子盖起来之后便是一劳永逸的,所以沈若打算要盖的很好,而且必须要大,全家人都能住的开的那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