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琳想了想,提笔写下茶叶二字。
游牧民族多食用牛羊,少素食,一般来说消化都不是很好。
通俗来说,就是容易便秘。
这种饮食结构,想要改善应该多吃蔬果,但突厥物产贫瘠,若是想要蔬果,只能从其他地方购买。
但这就又有储存不易的问题了,现在没有冷链运输车,等运到突厥人那里,早就生蛆了。
而茶叶的保存则利于长途运输。
这算茶马互市的雏形吗?魏琳一边写一边想到,只不过这次用茶叶,不是为了购买胡马,而是为了棉花种子。
她用笔戳了戳自己的脸,茶棉互市?
等到她的信写好了,私学学生和国子监学生的混战也结束了,魏琳将信委托蔡卓寄出,自己领着一群学生悄悄摸回国子监。
她看了看身后一群灰头土脸的学生,捂着脸不想说话。
他们不敢走大门口进去,于是个个都从校舍背后的墙翻进去。
魏琳踩着王二郎的肩膀,轻轻巧巧地翻进去,先给他们探路。
“魏琅——”几个博士黑着脸站在校舍前。
魏琳被吓了一跳,还想回头给学生们报信,博士们一把捂住她的嘴,七手八脚地将她绑起来。
魏琳:“唔唔唔!”
别进来!
王二郎靠在墙上听了一会儿,对后面的学生招招手:“没声儿,冲!”
一群人一个接一个地翻进校舍,像自投罗网的鱼。
博士们看见一条条鱼排队跳进网中,脸色越来越青,怒不可遏道:“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学生们一个个垂下头,像做错事的小学生。
几位博士缓了缓,又问道:“赢了吗?”
王二郎摸摸头:“赢了。”
他们这边有好几个武将家出身的子弟,占了不少便宜。
博士们吐了口气,又开始跳起来教育他们。
堂堂国子监学生,竟然要翻墙回学校,这像话吗?!
国子监的脸都被你们丢光了!!!
魏琳的嘴被捂了起来,不停地在他们身后扭动着:“唔唔唔唔唔唔唔!”
能不能先救救我!
……
“这就是魏琅的卷子?”新上任的国子监祭酒是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子,正拿着魏琳的卷子翻来覆去的看。
结业考试由国子监祭酒主办,所有人的卷子都要经手于他。
国子监司业恭敬地对他答道:“吴祭酒,这就是魏小郎君的卷子。”
吴祭酒冷笑一声。
作者有话说:
襄阳吴氏:蓄力中
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唐朝新疆地区已经有棉花了,只是没有大规模种植。
第19章 火灾
◎国子学学馆起火了!◎
国子监的结业考试在八月,和地方乡县的解试一同举行。
何大郎站在国子监门口,帮魏琳把一些行李拴在马背上。
通过了结业考试后,就不能再住在国子监的校舍内了,魏琳对自己颇有自信,打算先搬一点行李回家。
她抱着一摞书卷,跟在大舅身后,姚博士站在门口,问道:“回去了吗?”
“不,”魏琳笑了笑,“只是先挪一点东西回家。”
姚博士点了点头,便不再说话了。
虽然赵务走后,魏琳常常在他那里抄书,但他本就不是个多话的人,很少和自家子侄外的人交流,和魏琳的交流也并不多。
魏琳瞅着他的一张马脸,心头依旧怵得慌。
过了这么久,她每次去抄书,依然顶着巨大的压力。
姚博士太像她的高中班主任了。
魏琳想起上辈子的事,又傻乐了一会儿。
她朝姚博士挥挥手,向家中走去。
结业考试的结果在八月末出来,顺利通过后,十月十五日前就可以去报名省试。
大夏建国四年,进士科仍沿袭前朝,只考五道时务策,涉及政治、吏治、教化和生产等问题,魏琳因此看了许多杂书。
她一开始只是因为缺乏娱乐活动,所以只能看书,可阅尽千卷后,她才领悟到书中自有黄金屋。
前人能流传下来的智慧,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真金。
何大郎默默地牵着马往前走,他知道他这个侄女,总是很有主意,甚至能给家里赚一匹马,比多少儿郎都还有出息哩!
何大郎想到了什么,转头问道:“你的生辰要到了,想好怎么办了吗?”
大夏规定十六岁以上为中男,二十一岁成丁,魏琳今年九月正好十六岁。
他想给魏琳好好办一办生辰宴。
前几年因为家中无余财,魏琳又懂事,爷俩下碗长寿面吃了,就算过去了,但今年魏琳要参加省试(何大郎也对她很有信心),又长成中男,在他淳朴的思想观念里,应该大办一场。
魏琳走上前,和何大郎并排着,笑道:“那我把我的朋友们都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