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询问荆州刺史是否用过药,却得知官吏们只找了人来跳大神。
魏琳:“……”封建迷信要不得。
荆州这块地方,在春秋战国时隶属于楚国,楚地多信仰巫觋,人们会用歌舞来迎接神灵。
她不是专业的医者,只能给痴呆的荆州刺史疯狂喝水。
流行性乙型脑炎容易失水,对于现在的医疗手段,她能对病人所做的,只有保持他的营养和水份。
这种病的致死率很高,能不能活下去,只能听天由命了。
荆州刺史已经不能言语了,魏琳作为宣慰使,只能暂时接任荆州上下的一干事宜。
好在除了荆州刺史外,其余的官吏们看着都还算健康,给她留够了人手。
传令官站在房门口,在众人的见证下宣读了诏令,终于松了口气,准备启程回长安。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是时候回去向朝廷复命了。
魏琳将他送到堤岸边:“趁着现在天气好,赶紧走。”
她又嘱咐了传令官几句,毕竟两人一起同行数日,这点交情还是有的。
传令官将要前往长安,只留下魏琳独自面对荆州的困境。
她看着破破烂烂的河堤,赶紧将官吏们召集起来,要求修补堤坝。
长江的汛期还未过,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的洪水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魏琳站在堤岸上,看着对岸的云梦泽,长叹了一口气。
现在的云梦泽,还没有完全消逝,这里曾经是一片大湖,现在变成了一个个小湖,湖水之间相互勾连,能勉强看出一点云梦泽曾经的光景。
荆州水域充沛,也是洪涝灾害的高发地。
魏琳看了一会儿,又跳下堤岸,带领着残存的庶民,往堤岸上填充砂石。
还留在这里的庶民,要么是因为不像离开故土,要么就是因为运气好,家中受灾并不严重,魏琳将他们聚集起来,准备重建堤坝。
在她写出第一封奏折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荆州所需的赈灾粮,算算时间,朝廷的赈灾粮应该很快就能到了。
魏琳不客气地要了一大笔的赈灾粮,秉承着多退少补的原则,先将余下的灾民安顿好。
若是等她统计好再计算出所需的赈灾粮,这一来一回的时间,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
荆州靠着荆水,产粮丰富,粮仓里还有不少余粮,魏琳从中捞出能用的存粮,发放给灾民。
南方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
魏琳来到这个世界后,终于吃上了第一口大米饭,激动得差点落泪。
她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从小就是吃米饭长大的,没成想一朝穿越,饿了多久的肚子不说,还只能吃上粟米。
波斯猫端着自己的碗,也对这种新奇的食物感到惊讶。
灾民们有了一口吃的,情绪稳定了很多,依照她的指示修补堤坝。
这个时候的人们修筑堤坝,主要是用条石和木桩作为材料,将木桩作为桩基,条石为填充的主题,再用石灰和糯米等勾缝。
这样修建的堤坝,也还算稳固,但经过长年累月的洗刷,需要时不时的修补,荆州刺史在任上时,就一直在操心堤坝一事。
如果时间充裕,这样修建堤坝倒也没什么,但汛期未过,谁也不知道老天爷会不会又突然不开心。
魏琳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水泥身上。
鸣沙县的施工队和水泥打了很久的交道,已经研究出了更合适的配方,现在他们制造出来的水泥,质量已是上乘。
魏琳将配方交给官吏们,让他们带领灾民们制造水泥,用以修筑堤坝。
刺史府的官吏们对于这种新式材料很是好奇。
虽然在鸣沙县时,经过考功员外郎的提醒,魏琳将水泥一事上报给了朝廷,但很显然,从去年开始,朝廷就没有闲下来过,暂时抽不出空来试验这种新式材料。
朝中诸位大臣表示,自从同僚死了一批后,他们每个人都要承担以往两倍以上的工作,再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是真的没有时间去关系域外搞出来的新东西。
所以荆州的官吏们,还是头一次知道有“水泥”这种东西。
魏琳将事宜一项项安排好后,也没有闲下来,而是带着人挨家挨户的上门,向他们宣传如何防治洪灾过后的疫病。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句话能流传下来,必然是经过了无数的经验总结而成的。
魏琳挨家挨户的敲门,灾民们见到她来,倒也会认真地听她的讲解。
作为宣慰使,她抵达荆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这些灾民发放赈灾粮,让他们吃上了一顿饱饭,因此,他们对于魏琳的态度还算信服。
她一户户走过去,直到在一栋大宅院门前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