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后我位极人臣了(109)

作者:甜酒凉糕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说好的合作,也不能光鸣沙县出力吧?

……

陶都护走马上任几日,都窝在都护府内,不敢到处乱走。

大营倒是颇为识趣地给他送了件棉服,他穿在身上烤着火,倒是暖洋洋的,看着棉花田的眼神也越发柔和。

在他对水泥震惊了几日后,又很快接手了鸣沙县的施工队,在棉花田附近指挥修建了好几栋水泥房子。

路过的龟兹人见状,好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陶都护窝了几天后,终于肯挪动两下了,对着茫然的龟兹人答道:“要开纺织厂了。”

“纺织厂”这个概念,也是魏琳提出的,陶都护理解为大一点的工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在自己的游学日记中写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保持对当地庶民的尊敬。”

他深感自己的学识还不够,一个种过田的龟兹人,就比他了解棉花更多。

陶都护发现自己来到域外后,每日都会有新的震惊。

譬如现在,龟兹人就正在给他讲解,如何照顾棉花,又要如何给棉花分籽,棉花又要怎样纺成布。

虽然魏琳只用棉花填充在衣裳内,但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发开始尝试用这种新作物织布。

陶都护以前也是下地干过活的人,但论起熟练度,可能还不如这些只种了一年棉花的龟兹人。

龟兹人:谢邀,主要是怕干不好就要被拉去砍头。

毕竟他们的前任首领还埋在大营附近,坟头草估计都长两尺高了。

陶都护虚心求教,看惯了这些异族人后,胆子也略微大了一些,也可以和异族人一起讨论纺织厂的事宜了。

世界上唯一的一支水泥施工队正在给他们建造厂房和宿舍,如果按照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不就是农村的两层自建房吗?

但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帐篷或者土屋里的庶民们来说,这简直可以称作神迹了。

就像鸣沙县的庶民们一般,路过的安西庶民看见这些房子,也忍不住惊叹出声。

因为水泥路已经开始修建了,不少人见识过了这种材料,倒没有像鸣沙县的庶民那样,看见水泥墙就要作死地撞一撞,或者认为是天降神迹,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

但他们每日都要来工地逛上几圈,这可能是他们贫瘠的生活中唯一的娱乐活动了。

施工队一开始被人围观的时候还会驱赶人群,到了现在,已经逐渐习惯在别人的注目下干活了,只自顾自干着自己的事。

厂房和宿舍的地点选择,还有图纸都是魏琳提供的,陶都护打听到当时太子殿下也在这里视察过,不敢提出异议。

他从洛阳出发,途径长安时,正碰上谋逆一案,长安菜市口的血每天都洗不干净,陶都胡亲眼看见范家的人头是怎么滚下来的,受到了十足的惊吓,对这位太子殿下很是惧怕。

听说太子还杀了不少突厥人,他又想到,太子殿下杀伐果断,不知道继位后会不会成为暴君。

希望自己能和西会州的一众文官一样,被先皇忘记。陶都护默默祈祷,在暴君手底下干活,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厂房和宿舍修建好之后,他又收到了魏琳的来信。

不同于上一封详细写了安西都护府发展计划的厚厚来信,这封信只有两页,一页是珍妮纺纱机的图纸,一页只写着请求他召集工匠制作这种纺纱机。

寒冷的冬日里,陶都护擦了擦汗,认为这又是一封看似请求实则威胁的信。

鸣沙县的这个县令,实在是太可怕了!

珍妮纺纱机的制作还在缓慢的进行中,但纺织厂的筹划已经准备好了。

第一批纺织厂员工,大多是以前的异族奴隶。

异族部落中有不少奴隶,和牲畜没什么两样,但大军打下西突厥后,对奴隶的管理严格了许多,导致不少奴隶失去了主人家的庇护,流落街头。

大夏律法规定,“奴婢贱人,堪比畜产”,想要换回自己的奴隶,就要付出几头牛羊的代价。

部落中的大贵族还能留有几个奴隶,那些小贵族们舍不得自己的牛羊,纷纷将奴隶们抛弃。

有时候,一个人的价值甚至比不上一只羊。

安西都护府的纺织业多以羊毛为主,这些奴隶们平日里也会帮主人家收集羊毛,对棉花分籽的工作还算上手。

在更先进的工具被发明出来之前,人力就是最好用的工具。

他们坐在宽敞的厂房内,将一朵朵棉花的籽分离出来,这些籽会在来年成为棉花田的种子,而这些棉花则会被用来制作安西都护府的第一批防寒衣物。

域外的天气比长安要冷不少,时常也会冻死人,魏琳知晓这些事,却无能为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