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最关键的是,四公主未来的驸马小郡王依例也是要跟着去的,她什么都不求了,能远远看他一眼,知根知底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但公主上外头行宫并没有前例,皇太后慢悠悠点头,觉得石小诗的建议无可反驳,但皇帝那儿劝说起来恐怕也不那么容易。“既然太子妃说了,那我就同皇帝提一提,不过话说在前头,万一不成,你们两个可不许怨我。”
四公主和五公主这会高兴的心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又是拉着皇太后说“谢谢玛玛”,又是抱着石小诗道“太子妃嫂嫂真好”。
石小诗转眼一瞧,连德妃、宜妃和郭络罗贵人的眼神都变得柔和起来,怎么说大家都是女儿家,在这个朝代里,没有金手指的情况下,嫁的一位好郎君才是希望之归属。如果有的选,谁不想在成婚前验一验未来夫君是否称心如意呢?
和德妃、宜妃的关系更上一层楼,也就意味着惠妃心头对东宫的嫉恨又要添上几分,后宫如此,前朝亦如是。
秋风跟着侍从的皂靴一起钻进詹事府,是用午膳的时间,臣工们都上外头围房上吃外膳房送来的食盒去了,胤礽用了一碟子珍珠海米煨鹌鹑,两个随餐饽饽,腹中已然饱胀,正独自站在桌前临帖消食。
听见脚步声,他搁笔抬眼一看,是许久未见的张三,人瘦了,也黑了,两颊凹陷下去,眼褶子更深了,朝他打了个千儿道:“太子爷,奴才回来了。”
“回来就好,”胤礽心头重担终于撂下,立刻把他扶起来,先叹口气,“这趟你辛苦了。”
张三摇摇头,“不辛苦,事情办不妥,我对不住太子爷这份信任。”他抿了抿唇道,“这程子富爷一直跟我一块儿办差,我两盯着火器营,终于摸清了夜晚交班时分,偷偷潜进去,没叫大阿哥发现,那火器营里改样式的工匠已经尽数被我们替换,石家军和索相麾下并不会用上粗制滥造的兵甲,至于八阿哥,他一直记着您的嘱咐,十日前大阿哥终于松口,他也出来了。”
胤褆的松口当然是因为胤礽故意在康熙面前提了几回胤禩在书画上的长进,康熙来了兴趣,想看胤禩的画作,胤褆只能咬牙将老八送回宫去。
“你和富达礼办得很好,”胤礽背起手走到窗前,眺望高远无垠的蔚蓝长空,“接下来,就看大阿哥这个蠢货什么时候才能发现变故,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他……急得直跳脚了。”
第54章 明珠
明府的花厅挨着藏书楼, 建得很气派,连胤褆这样生在皇宫内院的阿哥头一回登门,也觉得富丽堂皇。这时日因为夏光已尽, 秋阳爽朗, 暖阁里的斑竹帘子都高高卷起,一溜儿大玻璃窗, 透着庭院里一片苍绿的风光。
明珠对外自称是闲散老人了, 一律不问国是, 将递投名状的门客拒之门外,曾经门庭若市的花厅如今拜访者寥寥,只有一人是例外。他从廊下走过来, 逗弄一回笼子里的鹦哥,再摸一把小丫头的脸蛋, 然后大摇大摆地钻进了用作书阁的花厅耳房。
老臣正坐在炕上看书, 抬一抬耷拉下来的眼皮,对来者的长驱直入丝毫不讶异。
“事情办妥了?”他支起身,放下手头书册。
胤褆拍一拍胸脯,眼底闪过一丝傲慢的冷笑, “这回索额图和石文炳算栽在我手上了,等明年凯旋归来, 我定要叫东宫的主人换个位子。”
明珠到底见多识广,可没他这么乐观, “还是小心为上, 索三也不是吃素的。”
“唉,我说明相, 您就放心吧!”胤褆在明珠身边坐下,双手按了按老臣的肩头, “您韬光养晦这么久,也是时候重出江湖了。”
明珠长长出了口气,道一声:“借大阿哥吉言。”然而眼中并无半分喜色,“出征前还是少往我这处跑,前朝有高士奇顶着,这程子参索额图参得又紧,那些自诩正直的都察院汉臣少不得拿来做文章。”
胤褆嘟囔一句“知道了”,自己走到桌前沏了杯茶润口。明珠也当他如家人,随他自便,重新捻起书页。这一人书还没翻过一页,另一人茶也没喝下半盏,就有一道脚步声从廊下急急传来,风一样踏入小小书阁。
“阿玛,大阿哥!”揆叙见到胤褆在此处,并不觉得惊讶,先打了个千儿,才斟酌着说道,“我听闻今日乾清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忙告了个假赶回来禀告阿玛……”
胤褆捧着茶盏头都不回,只阴阳怪气地“啧”了一声,这意思是揆叙这小样儿,说话吞吞吐吐的,还提防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