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笙觉得苏嘉毕竟是季晏明的母亲,又跟他相处了这么多年,一定会自己更了解季晏明。
也许对于季晏明来说,这样简单粗暴的说法才是最有力的,有了这句话作为基础,余下的事情对方自然会查证。
桃笙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么说了。
苏嘉的建议果然十分管用,自从她说了不喜欢石先生后,季晏明果然什么都没有问就跟这人渐渐疏远开来。
难道已经疏远了都不成吗?最终还是难逃被石先生的祸害。
桃笙开始有些后悔。
果然只说自己不喜欢还是太轻了,当初应该说得更加严重一些才好。
第88章 088
洛铭听了这话之后, 才知道楚王这会儿过来是真有正事,估计是一路问着来找桃笙的,不是过来找茬的。
内阁这边来往送领公文的官员实在不少, 人来人往的,也不适合密谈什么事情。
洛铭对着几人邀请道:“此处人多眼杂,不宜多言,殿下还是随我去内堂说话罢。”
几人跟着洛铭去了内堂的一处会客厅内, 楚王坐下来, 审视了一下这几个跟进来的人。
桃笙是他绝对信得过的“自己人”,从父皇那里听到季晏明出事的消息后,他想要找一个可靠的聪明人商议,第一个就想到了桃笙,这次也是特意为了找她而来。
而谢怀安是季晏明的好友, 且因为季晏明的缘故, 在自己从前不得势的时候也曾给过一些暗中的帮助,勉强可以信任。
洛铭是桃笙血缘上的舅父, 洛家一直以来也都很支持桃笙,想来不会在这个时候给季晏明使绊子, 所以也就暂且信任。
方才在外面楚王的话只说了一半, 桃笙心中挂念季晏明, 忍不住对着楚王催促道:“石大人究竟拿到了什么证据,能让大理寺就这样直接把人提走?”
“我正要跟你们说这个。”
楚王说话间从怀中将一份奏章拿了出来。
洛铭感觉太阳穴猛地一抽, 胸口突然有了一种急火攻心的灼热之感。
这几年衙门里的规定越发严格,内阁取个公文都麻烦得够呛, 需要两位以上的阁臣来批条子, 楚王倒好,直接就把皇帝跟前的奏折拿了过来, 作死也不是这个死法儿。
楚王也注意到了洛铭脸色的改变。
这洛大人果然是有够小心,老话说得好,这小心驶得万年船。也怪不得洛铭仕途顺遂,官也越做越大,还是足够谨慎的缘故,才能一直没有出事。
为了保护一下洛大人脆弱的小心脏,待会儿给他们出谋划策,楚王决定解释了一下这奏章的来历。
“今儿清晨父皇召我过去用早膳时,顺便把这份奏章给了我。父皇说小季这次出使凌国干得不错,护驾进京也十分得力,他对小季十分信任,奈何证据确凿,身为皇帝也只能依法断案。且因着小季是他当初给我的人,小季出了事情我也脱不了干系,所以才将这份折子给了我,希望我们可以自证清白。”
如此看来,这就等于是开卷考试了,裁判员皇帝的倾向性也十分明显,是一心向着楚王同时也相信季晏明的。
洛铭终于放下了心来,心道这楚王殿下多少还是对皇上有几分敬畏之心的,总算没把事情弄得太过离谱。
桃笙接过奏折打开来看。
这是石宗年上书状告季晏明的奏折原件,皇帝直接将其交给了楚王。
里面对季晏明“累累罪行”的列数主要划为了三条内容。
第一条列举了很多季晏明和附逆官员吃饭和交往的行为。可这次太子谋逆本就牵连极大,若要刨根究底的论起来,半个京城都是附逆官员,季晏明这些都是正常的公务和交往活动,看不出什么。
就算大理寺也不能以此为证据抓人。
而其中的第二条则是有理有据的状告,道是季晏明在翰林院供职草拟诏书的时候,曾经多次给太子提前报信,让太子提早拿着旨意给官员卖好处,以利于太子结党营私。
在这其中还有石大人附上的一纸秘信,说是查抄东宫时候所获,其他几封都已经交由大理寺查证。
这份密信并不是大家寻常写信用的格式,上面内容用得是馆阁体写成,且就桃笙这样熟悉季晏明的人看来,并非表哥本人的字迹,只有后面的签名看起来像是他本人所书。
石大人也在奏折中提道,上面的字是季晏明指使其他庶吉士所写,自己最后只签字盖章后给太子送了过去。
可这件事情明显不合逻辑,太子是上位者,手写密信是对他最基本的尊重,季晏明汇报得又是这么机密的事情,少一个人知道就会少一分风险,让人代抄怎么看都有些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