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心腹一词, 楚王不由想起了季晏明。
虽然季晏明身在凌国, 但也还是自己的人,况且他们出使凌国时间不短, 算算时间也该回来了,既如此, 不如派个可靠之人送信前去, 看看季晏明那边能不能想到什么法子。
= =
接到父亲和太子的要求后,关暮云不敢怠慢, 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没几日就找到了睿王的下脚处。
即便他此次出行的目的是打着来看沈若锦的旗号,但如今情势危急,他根本顾不上去看睿王妃身边的沈若锦,而是径直去找了睿王。
自打那日事发之后,睿王昏睡了整整三日才醒过来。
睿王是娘胎里带来的弱症,身体在众皇子当中几乎可以说是垫底,醒来之后也一直病恹恹的,根本不能挪动,所以也就一直在这处宅院当中休养。
在睿王看来,这件事情的性质实在恶劣,但他很确定当日用瓷瓶袭击他的人并非桃笙,况且如果别人问为什么桃笙好端端一个官员为什么会袭击于他,他也没法子跟外界交代。
所以睿王很快就给这件事情定了性,自己遇袭之事跟桃笙没有任何关系,都是外面歹人所为。
只是他这身子实在虚弱,总昏昏沉沉的,时不时就睡大半日不醒,倒是累得王妃为他担心不少。
听说关暮云特意从京中赶来见他,并带来了消息,睿王心中一动,连忙叫人将关暮云请了进来。
关暮云将京中的事情对睿王一一描述之后,睿王的眉头深深地锁了起来。
如今太子在京城的优势让他心惊,更让他害怕。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即便他和太子平日再不对付,也不能再去掺和。
他离京城这样的远,手里没有人,也没有皇帝的诏令,根本无力反抗和动作。
“你就说我被袭之后一直昏睡,中间只醒过来两次,怕是不好,对外虽然宣称一直在这里静养,然王妃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后事。”
睿王连咒自己半死不活的话都说了出来,可见真的怕了。
关暮云也明白了睿王的意思,就如今的情况而言,按兵不动的确就是最好的法子。
“是,殿下好生保重身体,下官这就回京复命。”
= =
自那天听了桃笙弹琴过后,李国主就找到了“感觉”,也突然明白了为何大周皇帝会这样喜欢桃笙的原因。
想着桃笙不日即将离开,李国主心中伤感,开始私心想要季晏明一行在凌国多留几日,也会时时邀请桃笙过来宫中,给自己开阔一下“意境”。
桃笙也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先天优势。
李国主可以说对季晏明和桓王等人防心都比较重,而对于自己则是几乎不设防的。
在李国主眼里,不论桓王多么粗枝大叶,季晏明平日里多么沉默寡言,都是大周派来出使凌国的正副使臣,而自己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个为了心爱之人不顾一切跑来凌国相会的恋爱脑姑娘。
所以即便在跟桃笙谈到两国利益和争端之时,李国主的防备心也不似跟其他人聊天室那般重。
这日桃笙一曲刚刚弹毕,就见得一个高大魁梧的华服男子走了进来,几个御前伺候之人都纷纷行礼,口道拜见摄政王。
李国主也知道摄政王要说什么,只是当着桃笙的面未免不妥,他摆了摆手:“摄政王这几日在外检阅一路辛苦,回城之后倒也不必再来宫中同孤复命,回去歇着便是。”
摄政王前几日听宫人说起,李国主近来对这个大周来的乐师十分钟意,日日都请来王宫演奏,不由皱起了眉头。
在他看来,大周奇人异事不少,即便一个小小琴师也难免会有蛊惑人心的能力,只是这人背靠着大周使团,自己就算要进言让李国主离她远些,也该挑一挑时候。
反正日后时间还长,摄政王也没想着要争这一时的得失,故而选择了告退。
摄政王走后,桃笙才看似随意出声道:“听说摄政王战功赫赫,骁勇善战,一直想要扩张凌国疆土,凉国和陈国短短几年之间都被摄政王给打服,不知这位王爷对大周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李国主脸色一变:“你听说了什么?”
最近他和摄政王的矛盾根源就是要不要跟代国合作,谋取大周城池。
摄政王一直认为代国皇室昏庸无能,想要控制易如反掌,所以才会想要先跟那边联手抢了大周土地,再来个黑吃黑吞并代国。
而李国主安逸惯了,觉得这事风险甚大收益却小,不值得费尽心思去筹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