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洵倒也没有反驳,只是说道:“如今朝野上下皆已肃清,也无需我再做什么。”
桓嫣眉眼微拧:“谢谅在逃,始终是个祸害。”
桓家军虽取了建邺,可祯明帝却在城破前拼尽所有将太子谢谅送了出去。谢洵登基后,南齐各郡三年的叛乱也多因谢谅而起。
当日桓家军剑指建邺,城阳军久守南边瘴气之地,实不愿搅入建邺社稷之争,故不曾出兵勤王。
京口固城军虽承认下了谢静熹手上那道密诏,可掌握在宗室手上的固城军,不论是当年隆昌宫变拥立祯明帝登基,还是四年前静观其变,说的好听些便是识时务,但说白了其实便是墙头草。难保有一日不会投向谢谅。
谢静熹道:“固城军中将领多为前朝宗室子弟,当日认下密诏便是想着不论是元石也好、还是谢谅也罢,都是谢氏子弟,他们二人谁坐那至尊之位都是一样的。可如今元石倏然禅位,前朝宗室未见得甘心就此作罢。”
桓嫣道:“固城军虽有一战之心,却无一战之力。”
桓家军入建邺后,桓嫣便见识了那支戍卫京口的固城军,军纪松懈,军士毫无征战之心,平日里得过且过,若真叫他们上战场,也多半是去送死的。
她道:“固城军之患不在于兵祸,却在于其年年支出的军饷。固城军有二十万军士在册,可军中实际军士不过十万。那些出身宗室将领,在吃空饷一事上,已是明目张胆。”
固城军吃空饷之事祯明帝时便已十分严重,只是祯明帝到底无从发落,一退再退,引得宗室将领愈发胆大妄为。
此事谢静熹与桓潮生亦是知晓,只是朝堂之上事务繁多,此事处置便也耽搁了。
谢静熹揉了揉额间,她道:“既要处置了固城军中吃空饷的军士,又要保证军中不会发生哗变,此事还需徐徐图之。”
贺简简在一旁道:“只是京口重地,若由着固城军戍守,只怕那才是祸端。”
谢静熹颔了颔首:“此事陛下亦与我提及,陛下有意调固城军驻扎舒城,舒城大营的十万军士至京口。”
桓嫣与谢洵相视一眼,便明白了桓潮生的意思,舒城是龙兴之地,将固城军调至舒城便是将其放在了眼皮底下。而京口重地也当由可信之人戍守。
桓圣嘉安安静静地在一旁听着她们叙说,也不开口打扰。
第102章
在宫中陪着谢静熹与桓潮生用过午膳, 桓嫣便同谢洵出了宫,出宫时还带上了桓圣嘉这个小拖油瓶。
马车上,谢洵颇有些嫌弃地望着桓圣嘉:“你不好好待在宫中, 非要跑去公主府上打扰你姐姐。”
桓圣嘉也不理谢洵,径直扒着桓嫣的膝盖。
“我听阿娘说,姐姐回建邺后,便收到了许多帖子。什么太傅府的赏花帖,中书令府上的诗会邀帖,柱国将军府的赛马会……”
桓圣嘉掰着手指头数着,桓嫣忍着笑意看着有些气急的谢洵, 将桓圣嘉抱到了怀中。
“看着江夏郡王的风流轶事便是我们小圣嘉都知晓了。”
谢洵一愣, 他暗暗瞪了桓圣嘉一眼。
他直直望着桓嫣, 低沉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委屈:“嫣嫣,你知晓我心意,天底下再是尊贵的女子都不在我眼中。”
桓嫣闻言还不曾说什么, 便听桓圣嘉轻哼:“那日在花园中我瞧见了,中书令府上那位表小姐愣是往你身上扑。”
桓嫣诧异地看向谢洵,只见谢洵气道:“你不也瞧见我狼狈逃离的模样了!”
她不由轻笑出声, 谢洵眸中带着些许控诉望着她, 叫她生出几丝不自在。
桓嫣轻咳一声, 明明桓圣嘉与谢洵才是同胞兄妹,怎的两人似是八字不合, 稍不留意便呛了起来。
她噙笑转移了话锋:“圣嘉想在我府上住几日可是想随我去各府赴约?”
这些日子递到公主府的邀帖多如牛毛, 桓嫣挑了几份应下, 余下的多是回绝了, 而那几份中恰好便有桓圣嘉报出来的那些人。
桓圣嘉黑溜溜的眼珠亮了亮,她忙不迭点头, 冲着桓嫣撒娇道:“姐姐便带我去嘛!”
谢洵见状重重哼了一声,桓圣嘉窝在桓嫣怀中,暗暗冲着他做了个鬼脸。
他冷哼道:“你去作甚?那些个诗词歌会可不招待小娃娃。”
桓圣嘉却道:“建邺贵女素来瞧不上我们这些庐江来的,我曾听闻她们曾在这些个宴席上,阴阳怪气说道过桓家军中家眷。”
桓圣嘉早慧,桓潮生与谢静熹议事时也从不避开她,谢静熹又时刻将她带在身边教导,她知晓的事情有时也不比桓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