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熹看着谢云泽突然如实以告,倒是有些反应不及。
谢云泽此刻只想将他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与谢静熹说清楚。
“当我知晓江夏郡王将妹妹从洛京的泥淖中救出时,我庆幸又感激。”谢云泽道,“可是,妹妹被公主与大将军认作女儿一事却又叫我无比忧心。”
谢静熹抿了抿唇,她许是知晓了谢云泽要说什么。
“靖远军同桓家军抗衡多年,十六年前又令桓家军元气大伤。甚至可以说,傅家同桓家军带着血仇,桓家军的将士当真能够容忍傅家的血脉成为桓家少主吗?”
他低沉质问的声音落在谢静熹耳中,谢静熹微微一怔。
即便桓嫣在傅家时受尽苦难,即便桓潮生和谢静熹皆不在意桓嫣的身世。可是三十万桓家军能不在意吗?
“妹妹如何从洛京来到庐江,如何从傅家五姑娘便成了桓家大姑娘,诸如种种并非没人知晓。”
“即便崇安大公主精算人心,你难道就有十足把握算准三十万桓家军的心思?即便只有一丝把握不准,妹妹都有可能万劫不复。”
“一旦桓家军发现了妹妹的身世,妹妹定然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妹妹应当如何?”被欺瞒的不解与怨怼,他们不会冲向公主和将军,他们只会将之怪在妹妹身上。”
谢静熹沉默良久,她看着谢云泽:“这便是你想让嫣嫣离开桓家军的缘由。”
在这一点上,谢静熹挑不出谢云泽的错。
谢云泽望着谢静熹:“嫣嫣若非是桓家少主,我定不会作此有违嫣嫣意志的请求。”
桓嫣若只是桓家大姑娘便也罢了,可她往后若要挑起桓家军的担子,她的身份便太过尴尬。
桓潮生与谢静熹没有想过这一点吗?也不尽然,在谢洵不愿认祖归宗继任桓家的情状下,桓嫣便是那个最合适的人。
在桓家军中不是挑不出一个可继承之人,但无一人如桓嫣一般,即便有一日谢洵重回桓家,她也不会心有不满。
谢静熹不曾否认她与桓潮生对桓嫣抱着几分利用之心,却也不意味着他们待桓嫣没有一丝真心。
谢静熹淡淡开口。
“嫣嫣已然是桓家开宗祠认下的女儿,她即便确实是傅家的血脉,即便有一日傅家与陆珩前来认人。可谁都知道,靖远侯府早便说了,傅家五姑娘已死在了三年前的大火里。”
“当日从洛京会庐江的从来都是江夏郡王和郡王府的小郡主。而那个郡王府未记于玉牒的小郡主,便是我与将军唯一的女儿。”
“桓家的嫣嫣,不过是与那傅五姑娘生得有几分相像。天下毫无血缘而又生得相似之人且多了去了。安王世子以为如何?”
谢云泽依旧忧心忡忡,当真可以如此?此事当真可以这般轻描淡写过去?他拧眉望向谢静熹不作言语。
谢静熹平直的唇线轻启。
“我若说,我与将军不会叫那样的事发生,你定然是不信的。”
“或许在你眼里,我与将军对嫣嫣的利用远大于真心,故而你想带嫣嫣离开。”
“可是你不知,即便我与将军是为了元石,也不会让嫣嫣出事。”
谢静熹起身站在谢云泽面前,目光不偏不移地同他相视,没有半分心虚。
谢云泽绷紧了身体,脸也绷得紧紧的,他实是不知该不该相信谢静熹,如若到时候桓家没有护住嫣嫣,他又能做什么?他好似什么都做不了。
“你今日能来此与我这般推心置腹说及对嫣嫣的顾虑,我且信你非是建邺那位的鹰犬。”
谢云泽一愣,气势弱了一截。
谢静熹淡淡地对着他道:“但你需明白,嫣嫣之事,我与将军自有安排,你不要自作主张做些无用之事。那般才是害了嫣嫣。”
谢云泽不禁低下了头,他今日能说出这番话已是极近勇气。他垂头丧气离开了大将军府。
谢静熹站在院中,望着日落西山、薄雾冥冥。
桓潮生便静静站在她身后,直到暮色低垂。
“公主可是还在想谢元嘉所说的话?”
谢静熹轻叹:“纵然我在谢元嘉面前那般肯定能护住嫣嫣,可就此事,我心底却属实没有十足的把握。”
她苦笑着轻嘲:“如若嫣嫣知晓,你我初时对她的疼爱也好、教导也罢,背后暗藏着利用,她是否会对你我这样的父母失望?她定是会伤心吧!”
桓潮生没有说话,他只是轻“唉”了一声。
第86章
邓县外城几里开外的镇北军驻地中, 陆珩同杨靖忠于中军帐中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