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晚晴诧异,“这么多……全是给我的?”
“傻丫头,不给你给谁?”温和的男声响起来,宁晚晴循声看去,眼尾微弯,“兄长、嫂嫂。”
黄若云笑道:“从昨晚开始,你兄长便吩咐人开始卸货,今日一早就将东西抬过来了,你看看可还喜欢?”
宁晚晴愣了一瞬,道:“喜欢,但是这些……太多了。”
还从来没有人,对她这般好过。
宁颂笑道:“这算什么?这些箱子里的东西,是这一年来,我在西域搜罗到的,府里头攒得更多,反正都是你的嫁妆,自然多多益善。”
宁晚晴忍俊不禁,“嫁妆?兄长这是想催我快些嫁了?”
宁颂一本正经道:“还是那句话,你自己做主,但不管你嫁谁,什么时候嫁,我都同意。多备些嫁妆,总归不会错的,我的晴晴自然要嫁得风风光光的。”
黄若云莞尔,“是啊,你快看看还有什么缺的,嫂嫂回头给你补上。”
宁晚晴看了黄若云一眼,只见她待在宁颂身旁,整个人气色都好了不少,便道:“你们别老是操心我的事了,兄长,你可知道你不在的时候,嫂嫂多挂心你?”
宁颂一听,垂眸看向爱妻,唇角微勾,“哦?你怎么没告诉我?”
黄若云本就面皮薄,被宁晚晴这么一说,脸霎时红了,“晴晴……别胡说。”
宁晚晴笑道:“我可没有胡说,兄长这次回来,可要多陪陪嫂嫂,快些给我添个小侄儿,才是最要紧的。”
子嗣一直是黄若云的心病,昨夜找到了她身子虚弱的原因,虽然令人伤心,但至少能对症下药了,反而是一件好事。
黄若云红着脸道:“小姑娘家家,没个正经!”
但嘴角已经抑制不住地上扬了。
宁颂爱怜地抚了抚黄若云的发,道:“之前我忙于军务,确实疏忽了你,以后遇到什么事,你可千万要告诉我。”
黄若云温柔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官人。”
相处了这些日子,宁晚晴知道黄若云对自己的兄长一往情深,她自然也乐于见到两人夫妻恩爱。
宁颂笑笑,又看向宁晚晴,道:“你们先清点嫁妆,我要出去见一个人。”
宁晚晴随口问道:“兄长去见谁?”
宁颂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道:“太子殿下。”
第6章 带我去
冬日暖阳洒在街头,将还未化开的白雪,都照得多了几分暖意。
宁颂平日习惯骑马,但今日出门,特意改乘了马车。
他撩起车帘一角,长街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街道两旁招牌林立,招揽客人的小二也十分卖力,吆喝声此起彼伏。
宁颂想起西域的集市,虽然没有京城的华丽,但也十分热闹。
只不过在京城之中,放眼望去都是汉人,而西域的集市上,不但有汉人,还有羌人和胡人,不同人种打扮各异,语言也不尽相同,只要不开战,生意也是做得如火如荼,别有一番盛景。
“将军,到了。”
马车缓缓停在一座院落门口,宁颂下了马车,门口的石狮敦厚,看起来与寻常府邸的没什么两样,宁颂抬头看了一眼门口的牌匾,黑色的檀木上,简简单单地写着“宋宅”两个大字。
这两个字朴实无华,若是旁人路过门口,只怕都不会多看一眼,但宁颂却清楚,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宋家乃淮北名门,鼎盛时期,产业不但遍布淮北,就连京城都随处可见。
十一年前,宋家长子宋楚天出事之时,宋家产业尽数充公,四年之后,直到宋家幼子宋楚河重新入朝,才将属于宋家的东西拿回来一部分。
这园子……恐怕是失而复得的产业之一。
宁颂敛了思绪,撩起衣袍,拾阶而上。
姜勤伸手拉动铜环,发出了沉重的叩门声,片刻之后,大门“吱呀”地开了,一个圆脸白净的少年出现在门口,正是福生。
“见过宁公子。”福生没有唤宁颂将军,而是以家仆之礼敬之,“主子已经在书房等候多时了。”
宁颂颔首,抬步迈入了宋宅。
宋宅外围看起来十分低调,但一入园子,顿觉视野开阔,悠远豁达。
檐角飞翘,白雪生生,黑瓦嶙峋,走在九曲回廊之上,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优美的景致。
宁颂随福生穿过长廊,入了内院,内院里的白梅开了,寒风一起,幽香阵阵。走了不多时,便到了书房。
福生微微俯身,抬手推门,“主子,宁公子到了。”
宁颂迈入书房,金丝碳的暖意扑面而来,他抬起眼帘,目光落到赵霄恒身上,只见他穿着单薄的长衫,外面却拥着雪白厚重的狐裘,半个身子陷在躺椅之中,那张无可挑剔的脸,透着些许苍白之色,看起来有些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