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地鸡饲养指南(76)

作者:青山埋白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MCN的英文全称是Multi-Channel Network,它的性质和明星经纪公类似。MCN机构给自媒体人提供资源,协助自媒体账号将流量变现,然后从中抽取提成。

其实在“种豆南山下”只有不足一万粉的时候,就有MCN机构通过平台私信找上了肖岚慧,此后也一直有不同的MCN机构找来,肖岚慧毫不考虑,直接拒绝了。但这次这家公司不一样,它是行业内最大的一家MCN机构,旗下有十多位千万粉丝级别的网红。

肖岚慧发微信消息到三人群里,告知了肖燃和张中原这件事。

张中原问:【那我们要签吗?】

肖燃:【不会有诈吧,都有千万粉丝的网红了,还能看上我们几十万粉的账号?】

肖岚慧回答张中原:【我不准备签。又回答肖燃:现在是没诈,签约以后就不好说了。】

肖燃问:【怎么说?】

于是肖岚慧就把签约MCN机构的好处和坏处都向两人普及了一遍。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MCN会给他们安排助手,帮助他们进行策划,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流量,甚至帮他们写剧本、拍摄、剪辑,机构旗下的网红也可以相互引流。

当然,坏处也有很多。MCN不是慈善机构,投出去的钱是要收回来的,他们会抽走大部分的收益,也可能为了收益最大化,干涉网红达人的创作,逼迫他们接广告。

总的来说,弊大于利,肖岚慧不想自己日后的创作受到MCN机构的桎梏。

肖燃和张中原这才明白其中的玄机,都觉得不签约是正确的选择。

自这天之后,肖燃的又多了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跟着肖岚慧学习自媒体运营。

除此之外,他自己的老本行也没丢,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知识。虽然决定在家养鸡了,但他也不敢让自己和职场脱轨得太厉害,万一哪天真干不下去,自己还能有回职场的资格,所以他现在偶尔会无偿帮助以前的同事干些私活,因为不收钱,别人也愿意找上他。

肖岚慧和张中原也开始学习养殖走地鸡的知识,日后不一定实操,但理论知道还得掌握,现在他们已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得同进退。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肖岚慧也发现了新问题,那就是千篇一律的题材让粉丝开始逐渐失去新鲜感。农村的东西固然好,但每期都是采摘、制作、食用这样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难免会让人感到审美疲劳,视频才开头,观看者就已经猜到了结尾。

这样的视频固然肯定会有固定的受众群体,但也要不断地吸纳新粉才行。

肖岚慧意识到,“种豆南山下”不能再安于现状,要考虑转型了。

这倒是不难,农村里可拍的东西太多了,三人一合计,已经有了主意——走出桃树山村,将目光放得更高更远!

他们所处的A省南部有着“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各个县镇村都有独特的习俗,就拿陶山镇来说,镇上几十个村,就只有他们桃树山村过农历七月半这个节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做各种炸物来吃,而张中原他们那个村就有“豆腐节”。

诸如此类的乡土风俗也是尚佳的拍摄题材,不仅有趣还达到了科普的效果。

三人行事果断,说干就干!以乡俗为主题的第一期视频的拍摄目的地就定在了张中原家所在的坑口村,因为坑口村独特的豆腐节就在八月三十一号这天举办。

第47章 中秋

“豆腐节”,看名字就知道和豆腐有关。其实就是全村每家每户都要在这天做一板豆腐,喝豆浆吃豆腐,庆祝豆子大丰收。

从日期看得出来,豆腐节是个建国以后才出现的乡土节日,因为建国之前中国人都使用传统历法之一的农历,如果是代代相传下来的重要节庆日子,必定都在农历庆祝,比如桃树山村的七月半,指的就是农历七月半,而坑口村的豆腐节却是公历八月三十一日。

虽然是近代兴起的,但寓意是好的,而且距离现在少说也有几十年的了,是有历史沉淀的,值得一拍。

这天一大早,肖岚慧和肖燃就带着无人机和新相机前往坑口村。

村口的一对老夫妻正在淘洗昨晚泡上的豆子,看到肖燃脖子上挂着的相机,用蹩脚的普通话问道:“来旅游呢?”

张中原正迎面走来接他们,代替回答道:“不是,我朋友呢。”

通过闲聊,老夫妻得知肖燃和肖岚慧是来拍村里的风土人情的,立刻邀请他们进屋里喝茶。老爷爷非常得意地向张中原三人夸耀,说自己做的豆腐的手艺是村里最好的,让他们尽管拍了去,他不藏私。

于是,才刚进村,他们就不得不架上三脚架开始拍摄。全村都在做豆腐,素材几乎就铺在眼前,所以拍摄过程既不累也不麻烦。在老夫妻家拍了一会儿,他们又去了别家观望一会儿,运气很好地撞上有户人家准备做豆腐干。经过对方同意,他们又在这里待了两个小时进行拍摄,还获赠了一袋豆腐干。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