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地鸡饲养指南(21)

作者:青山埋白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回到家,李春莲嘱咐肖新华去拔几棵艾草回来。

肖燃问:“妈,拿艾草干嘛,你要拿来泡脚啊?”

李春莲哈哈大笑,说:“傻瓜,做青团啊,你忘了。”

“对哦,”肖燃恍然大悟,“清明得做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而他就读的大学在北方城市,毕业以后也是在当地找的工作,算起来他已经五年多没有吃过青团了。

“妈,我去拔艾草吧。”肖燃兴奋地搓搓手,“下午我帮你一起做青团。”

肖新华已经换好了鞋,说:“还是我去吧,等会你把白蒿拔回家,我还得再去一趟。”

李春莲笑着对肖燃说:“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家里做青团,让你去拔几棵艾叶回来,你呼啦啦地招呼着村里几个小孩就去了河对面的山上,每个人都抱着一捧白蒿回家。结果一问,都说是你指着白蒿说这就是艾叶。”

“还有这事?”肖燃不好意思地笑笑,时间太久了,他已经不记得了,老爸老妈却将他童年发生的一件小事记得清清楚楚。

一家人吃完午饭,李春莲就系上围裙,开始做青团。

她先把艾草、糯米粉、花生碎等食材用碗碟装好,放在用来做手擀面的大案板上。

而后,她把择洗干净的艾草放入锅里焯水,大约一分钟后,将焯过水的艾草全部捞出,放进榨汁机榨成汁。

等待榨汁机嗡嗡运转的间隙,李春莲对肖燃说:“现在有这种机器方便多了,我们小时候都用石臼把艾叶给捣碎。”

肖燃应道:“现在这种老物件都见不到了。”

李春莲感慨:“是啊……都被慢慢淘汰喽。”

艾草汁榨好,李春莲省去了过滤的程序,她觉得细细碎碎的艾草叶点缀在青团上反而更漂亮。于是她直接把艾草汁倒进混了糯米粉之中,然后加白砂糖,一边慢慢倒艾草汁水一边和面。

面粉变成絮状的时候加猪油,再慢慢揉成光滑的面团。

面团揉好,盖上一个不锈钢盆,让面团松弛一段时间。

约莫十五分钟后,面粉松弛得差不多了,李春莲把一点小麦淀粉装进小碗中,将刚烧开的热水倒入进去,用筷子搅拌成透明状后再揉成面团,旋即将小麦面团和刚才的糯米面团揉在一起。

“妈,”肖燃看得专注,不解地问,“怎么还揉两种面?”

李春莲动作不停,跟他解释:“加点小麦淀粉进去之后面团会更软,蒸的时候不容易开裂,也没那么粘牙。”

肖燃了然地点头:“原来是这样。”

面团揉好,李春莲在案板将它分成一个个汤圆大小的剂子,分好之后,她拿一团面剂,用擀面杖像擀饺子皮一样把剂子擀成一个厚厚的小饼,然后拿起小饼,如同装饺子馅那样往小饼上夹了一大块豆沙。

肖燃看得跃跃欲试,也洗了把手拿起一团面剂,学老妈的样子包青团。看着简单,实则很难,他装好馅儿,用虎口把面饼收拢然后搓成圆球,结果发现另一面早漏了馅,全靠老妈补救成功。

青团是糯米粉做的,吃多了不消化,也就尝个味道吃个新鲜,所以李春莲做的不多。

包好青团,大锅中的水也已烧开,李春莲把青团放在蒸笼里,放到锅中去蒸。约莫十分钟后青团就熟了。

放至半凉,肖燃拿了一颗豆沙馅的青团进嘴,软糯香甜齿颊留香,他久违地尝了一口家乡的清新味。

--------------------

百科资料:“挂纸”是扫墓的俗称,又叫“压纸”,与“挂祖”谐音,就是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寓意对祖先的缅怀和挂念。

第12章 念头

连吃三个青团,肖燃满足地打了个饱嗝,在这时,桌上的手机震了两声。他擦擦手拿起手机——是何菲菲发来的消息。

【肖燃,你家的鸡卖不卖啊?】

自上次五十个土鸡蛋的生意成交之后,何菲菲又买过两次土鸡蛋,还给肖燃介绍了几个人来买蛋,以至于家里的库存蛋已经快被清空了。

肖燃抿着唇,思绪不禁飘到了别处。

李春莲见儿子目光呆滞,在一旁道:“燃燃,怎么了?有事?”

“没事。”肖燃回神,晃了晃手机,“何菲菲问我,咱家的老母鸡卖不卖。”

李春莲有点为难,一只母鸡从小鸡养到生蛋,得半年的时间。他们家不是专业干养殖场的,一只鸡卖出去,刨去成本,再在人情上让一点,顶多赚个二三十块钱。这点钱,老母鸡每天能下一个蛋,一个月就能赚回来。其实最重要的倒不是卖出这一只鸡,主要是开了这个口子,其他人若是也来问,总不好只卖给甲不卖给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