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此时,打头的船缓缓靠岸,于船舱里走出个明黄身影,这身影一出现,周遭护卫便立时跪地而拜,三呼万岁。
燕明伸着脑袋,注目于那个万人簇拥的高贵身影上,这人有股说不出来的熟悉感,待他定睛一瞧,于看清那冷冽面容的一瞬间——
卧槽!
“你们看到了吗?”
傅元晟咽咽口水:“看到了……”
谢君竹是三人中最为淡定的:“嗯。”
“所以……”
燕明惊愕到失声:“皇帝陛下,就是院长?!”
第78章 云家
院长就是皇帝。
这简直要成为燕明穿越过来遇见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没有之一。
作为一国之君,天下之主, 他不应该日理万机宵衣旰食么, 怎的如此悠然自在,甚至还在京郊开了家书院。
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再回头看“京城通”傅少爷,也是满脸讶然, 这下意识的凝滞愕然面色, 似不作假。
也就是说傅元晟也不知情。
他这样一个京郊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不知情,那谢君竹一个外地人, 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谢君竹却一直垂着眼,似乎在思索什么,方才一瞥, 也与他二人迥乎相反的镇定。
当然他能保持如此淡定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时常挑灯夜读, 眼神不如两个学渣少年好, 根本就没看清船上之人!
而听到二人讨论后, 自脑海中飞快闪过一个念头,只是一时没有捕捉到, 他闭着眼一一检索过去, 终于于万千磅杂信息中锁定。
燕明扯扯他的袖子,眼神似含担忧意,“你在想什么?”
“在想, ”他的眼神悠悠然飘向那乘恢宏大气的官船, “我曾于一处陈旧书馆中,看到过一本野史, 上言,静王和肃王乃是一对……”
“什么?”傅元晟被勾起了兴趣。
“双生子。”
且都是不世出的天才。一善文, 三岁识文,五岁能提笔作诗,满腹经纶,胸怀恢廓,有圣贤明主之象;一善武,驰马射箭,胸怀甲兵,能征善战,识读六韬三略,年仅十七带兵征南越伐西离,纵横万里,未尝一败。
只是那仿佛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当时他未曾在意此等细节,后来这种书籍不流传于世,入京之后更是极少能见到此等陈书皇室之旧史,仿佛有只无形的大手笼罩在云京上空,遮挡了一切欲窥觑皇宫阴私的眼睛。
只留下四海升平,盛世清明。
若不是他记性极强,此时怕也不会恰如其分地忆起这件旧事。
皇帝陛下是太宗年幼幺子,那院长的身份也就便昭然若揭了。
就是那个在西征离国,于班师回朝之途上离奇死亡的战神七皇子,肃王殿下。
皇帝屁股底下的皇位,其实来的并不算名正言顺,他头上有七个哥哥,哪怕是英王自请废去太子之位,论齿龄序,也不可能轮到幺子继位。
更何况太宗当年薨逝突然,并未留下传位遗诏。
只是随着几个皇子相继隐退,失踪,战死,静王才在几位老臣的劝说之下,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地登上高位,君临天下。
于登基之后,皇帝也不负他幼时即名满天下的才名,宵旰忧勤,夙夜在公,任人唯贤,明辨是非,开启了新的盛世。
人都是健忘的,那些与己无关之往事,若无人提起,则不消几年便能尽数忘记。
……只是,若肃王殿下当年死亡另有隐情,那么他要隐姓埋名,选在京城近郊皇城脚下,是不是有些过于大胆了,且不见行事慎微,遮掩面容,甚至敢大开书院招收勋贵之子。
不怕暴露么?
另外……皇帝真的不知情么?
燕明和谢君竹俱是陷入沉思,只有傅元晟一人没心没肺,继续好奇看向那浩浩荡荡一行人。
那官船只在水面上疾行了一会,便缓缓靠岸,下船的地方乃在河对岸,虽然河岸两边都有许多的百姓围观,但河对面因为地远水险,人数比之这边要少上许多,铁甲银光的羽林卫于前方排开百姓,去往一处高台。
那处高台地势比之这边的斜坡,地势更为高峻,几人便再难以窥得圣驾。
“还是难以置信,院长居然是王爷。”燕明收回视线,还是有些恍惚。
就好像上大学,发现身边和蔼可亲的老师居然是豪门富二代这样的错乱感。
“是啊,”傅元晟叼了根草在嘴里,语气有些愤愤,那草便随他说话间上下晃动剧烈,“他都是王爷了,还抢我狐狸,还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