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钰与慕昭皆不反驳,上告女帝,准予出征。
出征前夜,先威北将军谢戎进了谢霁的房间。
他坐在桌边,不发一语。
还是谢霁先出声,“舅舅有何事?”这是他回来之后舅舅第一次主动来找他。
谢戎抬眸看了谢霁一眼,早先那个一身孤勇的少年早已褪去青涩,成了比他还要厉害的大将军,可这一切...为什么是以牺牲她为代价?
谢霁被谢戎幽深的目光看的奇怪,“舅舅若无事,我...”
他话还没说完,谢戎出声打断了他,“好好待昭卿。”
谢霁敏锐地察觉到不对,“舅舅?”
谢戎也不解释,“我与你舅母打算回淮州老家,带着小虞一起。昭卿那孩子吵着要跟你上战场,所幸他武功不错,这四年来一直练武不辍,足够上战场了。”
谢霁看向谢戎,泪光忽闪,“您与舅母...是要舍了霁儿?”
谢戎垂下脑袋,他谢家满门忠烈,就算是陛下亲自诱霁儿反叛,令他送南军兵卒,他也无法接受自己成了覆灭大周的小人。
他撑起身子,谢霁也连忙起身,谢戎走到他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长大了,懂得自己分辨是非,燕朝很好,对百姓也好,只是...这不是我的国。”
谢戎认真地看着谢霁,“你会成长为最厉害的将军,为国为民,这次奕朝来犯,你定要将其打出边境百里!就算大周不复存在,可这土地也不是那等子鞑虏可以倾占的。”
谢霁泪光闪闪,在谢戎的目光下连连点头,“我会的,舅舅,我一定会将他们打出去。”
谢戎冲他笑了笑,转身要出房间,边走边叹道:“若是陛下还在,看到这等将士,定会欣慰。”
谢霁本来目送着舅舅远离,在听到舅舅的呢喃后,他僵硬了脸,下意识出口道:“陛...下?”
“哪个陛下...舅舅莫不是糊涂了吧?”他垂头不再看谢戎。
谢戎停了脚步,忽的转过身,语重深长地道了一句,“她是最好的君主,没有之一。”
他的语气笃定,大的令人心惊,谢霁抬眸看他,在看见谢戎坚定的视线时,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那些他以为的顺利...
那些他觉得是自己天赋异禀的战役...
还有那些收缴上来多到令人惊叹的刀剑...
谢霁忽然觉得自己很可笑。
他就像一个跳梁小丑一样,对这别人送来的战功自鸣得意,还想归朝后在她面前炫耀。
殊不知,这些都是人家亲手奉上,只等他接收罢了...
谢戎已经离开了房间,留谢霁一人坐在桌边,泣不成声,枯坐了一夜。
第二日,谢霁领着二十万大军北上伐虏,他高高地骑在马上,冷面无情,浑身散发着寒气。
旁人只觉谢小将军是即将要上战场,所以浑身都布满杀意,是为了杀敌。只有了解他的人才心惊,这颓气遮都遮不住了,谢小将军是预备死在战场上吗?
无论旁人如何揣测,北伐大军都注定踏上征途,为了守护家园前往那寒冷的北境。
昭元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北伐大军抵达边境。
此时的边境已被奕军占领,燕朝人的尸体遍布荒野,无论老弱妇孺,皆命丧于此。
谢小将军在抵达边境第一晚,便突袭奕军营地,直取敌军首级,令奕军慌乱无策,在天亮之前便夺回了边境一城。
仅此一战,军心稳固,谢霁趁热打铁,连夺四城,连同行军期间被奕朝夺去的第四城,都收回大燕所有。
不过三月,奕朝便举旗投降,自请停战,消息传回京城,世人皆惊,盛赞谢霁将星降世。
女帝也满意于谢霁的神勇,封其镇北候,亲赐“将星”匾额,高悬威北将军府府邸,以供世人瞻仰。
昭元一年十月十七日,女帝召镇北候谢霁回京领赏,谢霁不听,领军打上奕朝,连夺四城,直将奕朝士兵打出边境线百里外。
对于谢霁此等小气举动,奕朝将士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往别处挪。
女帝听闻此事大赞谢霁,言其就该如此回敬奕军,因此非但没有治谢霁抗旨不回朝的罪,还赐下封赏无数,令人眼红。
夺回四座城后,谢霁在城墙上坐了一夜,无人知道他望着那片黑夜在想什么...
昭元一年腊月十四日,谢霁上奏常驻边境,女帝允准。
至此,镇北候谢霁驻扎边境,死守防线,再不入京城。
......
.
昭元二年正月初一,女帝召回前朝被下放至各地的官员,重聚京城,再行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