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进入农历二月,立春后天气逐渐转暖,冰消雪融,春暖花开,桃花村民们经过一个正月的休整,各个精神百倍,开始投入到新一年的耕种当中去。
杨宇向程大郎拜师,向对方请教如何耕种。倒是弄得程大郎诚惶诚恐,教学时束手束脚。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过,自己一个庄稼汉,还有成为先生的一天,他也不太明白,种田这种事,不是看着就会了吗?竟然还用教……
杨宇他们学得十分用心,尤其是李瑁,可能是闲得发慌,浑身力气没处使,对种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日出而作时,跟程家兄弟用心学习,把自家的几亩田翻了一遍又一遍,土坷垃都快被他翻成尘埃了。
杨宇白天去学耕地,晚上回来被李瑁耕耘,每天都腰酸背疼,苦不堪言。李瑁却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又找到了喜欢做的事情,小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心。
目前杨宇家里的结构又有所变化,高宝儿仍旧主内,做饭、家务活主要由他承担;李瑁主外,花力气和种田的事情都归他管;杨宇则负责提供点子和头脑风暴,类似于智囊团的角色。一家三口分工明确,井然有序,越来越有生活的氛围了。
这晚,杨宇道。
“我明日还要往山里走一趟,去寻找砧木呢。”
杨宇想趁着春暖花开时尝试一下苹果嫁接,否则错过后又要等一年。
李瑁道。
“寻得见么?”
“我也不敢确定,去碰碰运气吧。山上有桃树,桃和苹果都属于蔷薇科,亲缘关系十分接近,亲和力也就越强。我先试试用桃树做砧木行不行,不行再找其他品种呗。”
李瑁听不懂,却出了个好主意:“你若是要找寻木材,不若往余杭郡走上一趟?那里往来商旅众多,贸易繁盛,兴许能在木材店找到你所需要的木材。”
“好主意!”杨宇眼睛一亮,说道:“我怎么没想到?我收拾一下,尽快出发。”
李瑁吻了吻他,说道:“我陪你一道去。”
此时交通不便,去余杭郡已经算是出远门了,来回要好几天。听说杨宇要去那边,高宝儿十分不放心,也想跟着去,但家里不能没人看管,他只得被留下来看家。
这还是杨宇穿越后,第一次去杭州,因此十分兴奋,提前准备好行李干粮,又去临安县城租了一辆马车,预计出行十天左右。因行程不算紧急,杨宇让马车夫慢慢赶路,好让他有充足的时间,能够领略沿途那秀美温婉的江南风光。
抵达余杭郡后,杨宇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现在的杭州,西湖还没有那么大、那么漂亮;湖边没有音乐喷泉、银泰商场;更没有南宋御街;灵隐寺的香火也没有那么旺盛;更没有网购快递、没有网红直播。一切都是最质朴、最单纯,一副慢慢悠悠、清闲自在的模样。
他们先找地方住下,恰逢开市时分,两人便携手出门闲逛。
杨宇边走边为李瑁介绍今后杭州的变化,为他讲解西湖音乐喷泉的激昂乐声与斑斓灯光,告诉他什么叫步行街,指给他看哪里是未来的武林广场……李瑁怔怔听着,觉得有些不真实,却也能在爱人的描述中想象得到,发生在一千多年后的,这片土地上的神奇变化。
两人逛了大半天,在外面吃过饭食,赶在宵禁前回到旅舍。推开房间窗户,窗外就是西湖,只可惜现在的西湖,只有小小一汪湖水,未经疏浚,为葑草所蔓蔽,远远看去只有澡盆大小。湖边的房舍也已掌灯,橘色灯光如豆,映衬天幕上的点点星光,倒也别有一番风情。
杨宇大方地也给马车夫订了一间客房,不用他去睡大通铺,且在余杭郡的这几日,也无需动用马车,车夫可自行休整,且食宿也由杨宇包了。马车夫喜笑颜开,对二人献殷勤道。
“二位郎君连日赶路,也辛苦得紧。我倒是晓得一个好去处,可去消遣玩乐一番。”
看着马车夫那别有深意的表情,杨宇猜到是什么地方了,于是笑道。
“多谢,倒也不必了。我们累得不行,只想早早地歇下了。”
马车夫不再多言,告退离开了。
杨宇坐在床边,揉着酸痛肿胀的小腿,李瑁端来温水给他擦脸,却不慎被杨宇的鞋袜给绊了个趔趄。杨宇挑眉,趁机打趣地说道。
“怎么,没去成那种地方消遣玩乐,心怀不满?”
“又浑说了。”李瑁在杨宇身旁坐下,替他擦脸:“我甚么时候说要去的?”
杨宇捏捏李瑁的脸颊,坏笑道:“在长安时,莫非你就没去过?”
“莫要胡闹。”李瑁脸色微红:“倒也随哥哥们去过胡人开的酒肆,有胡姬跳舞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