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家门外,杨宇远远地看到一个陌生老头在自家院外徘徊。老者身穿一袭棉布缺胯衫,身姿健朗,白发银须,在院外走走停停,四处观察,显得有些形迹可疑。
杨宇一惊,难道是盗贼来踩盘子?什么贼如此胆大包天,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做这种事!杨宇正要上前盘问,却被李瑁抢先一步,挡在身后。
只见李瑁走上前去,对着老者拱了拱手,沉声道。
“敢问老伯,从何而来,有何贵干?”
老者转身看他,笑眯眯道:“我从绿竹村而来,可是你家要打井?”
杨宇大喜,忙上前说道:“正是正是!老先生,可算是把您给盼来了,快请进家里坐。”
杨宇将老者请进家中,老者自称姓赵,本是河南道青州北海郡临淄县人士,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淄人。祖先在隋炀帝期间,为了逃避东征高句丽的兵役,举家逃到临安县,并在绿竹村定居下来,给人看风水、勘井已有三十余年了,经验十分老到。
赵老先生先问过院中情况,又在房前舍后四处查看,全程沉默不语,偶尔掐指略算一番。杨宇感觉惊奇万分,李瑁和高宝儿则表现出了恭敬之态。
李唐信奉道教,风水堪舆也在唐代得到了飞速发展,优秀代表就是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位大师合著的《推背图》,传说是给唐太宗推算大唐国运的。
“就在那处罢。”赵老先生点了下屋后某处,又说道:“这宅子是一处宝地,风水上乘。西面直通大路,东边傍水,背靠青山,山脉绵延,好似龙脊,聚风聚气,运势通达。”
杨宇乐得眉开眼笑,忙让高宝儿拿钱打赏老先生。赵老先生收下铜币,又说道。
“宝地还需良人配,这宅子若非尔等住,也并非风水绝佳之地。这两位小郎君,命格尊贵,面带龙凤呈祥之兆,与此处是极为相配的。”
说罢,赵老先生还笑眯眯地虚点了李瑁和杨宇一下。
杨宇一愣,李瑁也微微蹙眉,面上仍旧不动声色。杨宇用敬佩的眼神看向赵老先生,看来这位先生有点真本事,李瑁是皇子,原主是贵妃,可不就是龙凤之相。
高宝儿反应极快,忙笑道:“老先生说笑了,我们不过是寻常百姓,什么龙啊凤啊的,哪里承受得起呢?这话就当是耍笑,可不好再往外说去了。”
赵老先生哈哈一笑,说道:“是了是了,说这话讨个吉祥,倒也不可当真。”
选定井眼后,赵老先生的任务就完成了。杨宇本想留他吃顿便饭,赵老先生以即将下雨为由,告辞离开了。杨宇亲自将对方送至村口,老者对彬彬有礼的杨宇很有好感,便又说道。
“小郎君,你的命格十分奇特。你本该寿数已尽,却又命不该绝,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惜老朽学艺不精,再看不出那许多,可惜可惜……”
杨宇一惊,想到自己穿越的事情,且关乎到他今后的命运,忙行了个大礼,恭敬道。
“还请先生赐教。我今后……有无可能,魂归原处呢?”
赵老先生盯着杨宇看了许久,最终轻轻地摇了摇头。
杨宇顿时有些泄气,也不明白对方的意思,是不知道,还是不可能;指的是他回去现代,还是说返回长安?看出了他的失落,赵老先生笑了笑,开口劝道。
“小郎君切记,既来之则安之,前世已尽,皆成浮云,且人生在世,贵在遇挫时逆流而上,顺境中随遇而安,看似困顿无边,实则便是峰回路转。请小郎君万般珍惜眼前人,善待他人,将来必定喜乐安康,顺遂平安。”
听了这席话,杨宇眼前一亮,有了种豁然开朗的心境,老者说得对,与其悲春伤秋,还不如珍惜当下,不负韶光,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生活就是这样,由一个个微小的满足与幸福感所构成。
--------------------
第21章 第一次同床
傍晚时分,天边阴云密布,转眼间暴雨倾盆,背后的群山被通天雨幕遮蔽,整座村庄也变得雾蒙蒙的,十分静谧,除沙沙雨声外再听不见其他的。
杨宇闲来无事,早早地铺好被褥打算补眠,忽听从左厢房传来哗啦一声巨响,他愣怔片刻,拔腿向那边跑去,雨势太大,真的把那房顶给冲垮了!
他跑到左厢房门前,果然看见屋顶垮塌了一小半,雨水倒灌进来,床铺被打湿,地面上满是积水,好在人没事,李瑁站在一旁,脸色阴沉十分难看。
杨宇松了口气,说道:“人没事就好,屋顶塌了修补一下也就是了。你今晚先去正屋睡?”
李瑁问道:“那你去哪里睡?”
“我去和宝儿挤挤。”
高宝儿住右厢房,是三间屋子里最小的一个,床也只是一张很窄的竹榻,睡两人很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