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介绍给顾顺的,要是没有,那侄女这些也行啊,这顾家条件还真不错啊。
要是真能做亲家,多少能沾点儿光吧,那么大个院子呢,居然是他小儿子的。
顾奶奶还不知道这些啊,后面好长一段时间,顾顺回家的时候,总能遇上个小姑娘。
不是有这事儿找他帮忙,就是那个事儿找他帮忙的,时间久了,顾顺就回过味儿来了。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顾顺家的房子也修葺好了,搬过去就不需要路过这里了。
顾顺这才逃过一劫,但这都是后话了。
这会儿吃完晚饭,顾奶奶还记得三奶奶的嘱托呢。
“他赵叔啊,有个事儿,我三弟妹想托我问问你。”
“问我?嫂子,有什么事儿你问。”赵教授很疑惑,有什么事儿需要问他的。
“老三家的有什么事,还托你问到老赵这儿来了。”顾爷爷说。
“是勇娃子的事儿,三弟妹说他想试试做生意,三弟不同意,父子俩僵上了,他赵叔不是大学教授么,有见识,所以问问你的意见。”
“勇娃子在单位干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说要出来做生意了。”顾爷爷眉头一皱,显然是不赞成的。
“哟,这孩子我记得,还是读过大学的,现在端的是铁饭碗。”赵教授对顾勇有点印象。
第449章 两边劝着啊
“是啊,那孩子比小顺就大几岁,当时是推荐上的工农大学。”顾奶奶说到。
“真没看出来啊,勇堂叔还有这个魄力啊。”顾曼蔓印象里,勇堂叔是个很老实的人。
可就是这老实人,平时闷声不响的,突然就要干大事啊。
“确实啊,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要,要出来闯,一般人可做不到啊。”赵教授说道。
“老赵,我听你这话,还挺支持的啊。”顾爷爷问。
“什么支持不支持的,我就是觉得这孩子挺有勇气的值得表扬,至于其他的,还是要这孩子自己做决定。我最多就是把情况给分析分析。”
赵教授可以给顾家两兄弟,提出明确的建议,甚至是直接纠正两人的错误,那是关系在这儿摆着的。
他是要受这两兄弟的孝顺的,和自己的后辈一样的,嫡亲的侄子。
但是三奶奶的孩子又不一样了,赵教授肯帮着分析分析,那都是看顾奶奶和顾爷爷的面子了。
但是只会帮着分析,不会给建议的,人这一辈子,有太多的变数了,万一有什么事该怪上他了。
顾家兄弟俩这边,本来他就住在这边的,有事儿立刻就能帮着想办法了。
有什么做的不对的,赵教授也可以立马指正,这两兄弟也是能听人劝的。
“他赵叔你说吧,这么大的事儿,咱们是不好帮着做什么决定,还是让他们父子去自己决定去。”
“那我就把两种情况都简单说一下吧,这第一嘛,就是继续在单位里干着。”赵教授喝了口茶。
“待遇现在应该还挺不错的,要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干到退休,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养老是没什么问题的。”
“他单位可是铁饭碗,一般不会出什么意外吧。”顾奶奶问。
“这个,我也不知道你们那个侄子是个什么单位,所以就判断不了了,这半年燕京的下岗潮,老顾应该知道吧。”
顾爷爷点点头:“这个我知道,我在广播里是听说过,好像不止是燕京,还有几个城市也都搞的挺厉害的。”
“这个嘛,主要还是看单位的效益,一般来讲,亏损肯定是会下岗的,但是有些单位性质特殊,就是亏了,上面也不会允许往外兑的。”
赵教授点到即止,顾奶奶不懂,但是顾爷爷是懂的,勇娃子的单位,刚好就不是性质特殊的那种,要是效益不好,下岗是必然的了。
想到这儿,顾爷爷陷入了沉思,以他来说还是觉得国家单位靠谱,但是现在铁饭碗好像也不铁了啊。
“要是下岗了,那可能反而没有这个顾虑了,他读过大学,应该不会甘心回去种地吧。”
赵教授不是瞧不起种地,但是年轻人本来就心气高,读过大学的,现在端着铁饭碗就想出去闯。
这样的性子,是绝对不愿意回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的。
相反,这个人应该野心还不小,想要做的事情也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那这么说,勇娃子最后还是只有做生意了。”顾奶奶说。
“嫂子,我可没这么说啊,这孩子的单位性质和效益,我也不知道啊,他自己心里清楚啊,也不是一定会下岗的。”
赵教授可不敢搭这个话啊,虽然他觉得是挺好的,但是也不能这么说。
“这个我也不清楚了,回头我把你的话给我三弟妹说说,让怎么自己想去。”顾爷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