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不是莫离找的,不是她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她不愿意能怎么样呢?她说了算吗?很难找到一种贴切的比喻,这糟心事儿谁又能想得到,神经病出现的概率略微大了一点儿吧?先是飞来横祸,莫离躺着也中枪,莫名其妙地被罗曦盯上了,后来不到为什么这位趣味高雅的男士沉寂了小半年儿,有了防备心的平川警官都扑了个空,正当大家都要忘了卡片的事情时,偏偏又在雨秋警官出现的时候返场,顺理成章就把袭警的道德压力甩给了莫离。
最神经病的当属纪琰了,严蓝恨得水杯都要捏碎了,请先解释明白为什么要带莫离去歌厅摸其他社团的底儿,让我们离离暴露在一帮危险分子面前,再解释明白,凭什么纪琰大爷就把反杀□□头子的任务交给手无寸铁的离离了。
纪琰同志最好解释明白走捷径的行为,还是那种一脚滑就让别人粉身碎骨的捷径,咋就能指望初中生背负这么艰巨的任务,而且竟然买过了人身意外险,是不是可以怀疑老大爷就是拿普通人当炮灰的?
某些人在那说,“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出其不意打他个自闭。”
行了吧,严蓝听这些个话就闹耳朵,莫离家已经有一个自闭的了,不要作死了。某些卧底多年的老大爷时已经卧到精神已经不正常了吗?还说什么——
“放别人身上一辈子阴影,放莫离那都不叫事儿。”
瞬间就把蓝蓝的体温跟血压双双引爆了。
严蓝就感觉浑身的血液全涌向了大脑,脑门逐渐升温,很快就能把手里这杯水再烧一遍了,心脏怦怦地跳,每次喘气都牵动那块肌肉,气极了原来是这种感觉,感谢纪琰教会了她怒极反笑的行为呢。
纪琰对莫离有偏见是小范围众所周知的事,打平川警官试探他的时候,这玩意表现得还算正常,把离离当小小子啥的,倒也说得过去,身为离离家常客的严蓝格外地清楚,不止如此,老大爷看离离不是看小男孩儿那种,而是看马上要进少管所的小男孩儿的那种感觉。就是就是,做好了一旦小莫离跨过界限就要大义灭亲的准备,跟防精神病一样防她违法犯罪,也不知道是不是大爷以己度人了,自己有病看谁都像精神病。
纪琰还有理有据,理论依据:“凡是能放下母爱的人一律以反社会处理。”事实论据:雨秋警官家里养小动物,那时候还不怎么忙,也没到跟人你死我活的紧张地步,跟猫猫狗狗周围小孩儿成天玩儿的可开心。那天周末,雨秋带着莫离纪琰俩拖油瓶吃烤肉,回家晚了,狗狗饿了跑出去跟邻居要吃的,傻乎乎没注意,被车撞死了,可怜得不行。雨秋到家的时候心都要碎了,看着小狗已经是救不回来了,除了埋了也没什么办法,可他不忍心看血肉模糊的小可怜。
是莫离一言不发地找了铁锹,挖了坑,把小狗拿过去放到了坑里,埋好。纪琰记得他自己当时抱着胳膊冷眼旁观,看着比铁锹矮很多的小孩儿费力地挖坑,随意地用自己的双手拿起狗狗的尸体,放到坑里埋好。认认真真洗干净了手跑去已经傻眼的那雨秋面前邀功:
“都处理好了,雨秋不要难过。”
此为其一。其二,小莫离对生命极其淡漠。表现在就好看那些个血腥暴力的电视节目,没一丁点儿的不适,去年夏天暑假放学回家看那个救援落井婴儿的节目,纪琰进来就被电视里的挖掘机轰鸣声打出了暴击,丢下家伙事儿去洗染血的衣服,莫离对孩子的哭声不感觉揪心,救上来了也没什么如释重负,一条人命对她而言想必也不算什么吧,只要不是她亲近的人,都无所谓吧。
所以说纪琰会执意要她参与自己的任务,带着她去现场,回来让她动手给自己缝针。这里面的逻辑,严蓝就是心理学大师也捋不顺,反正纪琰大爷是挺认同自己的判断的。要是一辈子不让莫离看看现实的世界,把她保护在温室里,那她长大了哪天碰到路上出车祸,看见了血,那当场就疯啦。要在小崽儿没有做出什么事儿之前告诉她,电视栏目没拍出来的是落井婴儿亲人的撕心裂肺,是整个家庭的一场剧变,一个纪录性节目拍出来的是叙事风格,她得知道孩子当时的恐惧,还有疼痛,听听哭声背后的精神崩溃。
一个正常人应该觉得幼崽的哭声是刺耳的。
还有□□的行动,混社会不好玩儿,一点儿都不好玩儿。像莫离这样的初中生,大概会觉得跟学校外的人有交往很酷,退学了当个流氓走街串巷很威风,大不了就不上学嘛有什么的,学不下去了咱就去收保护费呗。纪琰身体力行地展现了混混的生活,那是更加复杂人情社会,这方面说了莫离其实也不懂,他就告诉她混社会会受伤,不停地受伤,命令小莫离帮他缝合伤口,清洗染血的衣服,认真地说受伤不是一件好事,疼痛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