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端想了下,建议道:“陛下,最后这句话,陛下可以让传旨的人,宣完旨警诫一番,没必要写在圣旨里。”
不知永宁乡君怎么惹到皇上了?
要知道,这个前辽阳王妃邓氏的乡君的封号及食邑,没有先例,还是前几日,皇上从宰相们那里强要来的。
皇上颔了下首,“也行,你先拟旨,拟完给朕看下,再走流程,今天就给朕办好。”
一刻都不能拖,他要明明白白地告诉永宁乡君邓氏,他能给她封号食邑,也能收回来。
果然是,京里姓邓的,就没一个好东西。
成端连忙应声喏,他是早习惯了皇上的风格,忙告退去隔间行文。
皇上嗯了声,发作了一通,才转过头来,问杨新,“朕之前让你组建一支内卫,留意京中舆论风向,刺探朝中官员言行,这次中伤元妃的风言风语,你事先,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接到?”
杨新关注的都是朝中大臣及一些读书士子的言行,根本没留意后宅内眷,只是这话却不能对皇上说,不然就成了推诿塞责。
“没有,此事是奴婢的疏忽,请陛下治罪。”杨新跪下来请罪。
“朕是得治你的罪,你先想法子,把这波流言给平息了,元妃说的那些话,只能是信都长公主和永宁乡君自己说的,不干元妃的事,要是再做不好,朕一并治罪,手上的这个活你也别干了,下去吧。”
杨新吓得连忙领命出去。
——
朱颜是从襄阳长公主口中得知,她那日对永宁乡君说的话,让信都长公主给传了出去。
只不过,短短几日,风向就变了,那话变成了信都长公主说的,是信都长公主和永宁乡君俩人合伙欺世盗名,假借宫中元妃之名,行诋毁之实。
据说,俩人已公开辟谣。
“你是不知道,信都姑母现在都避着我走,宗正寺寺卿赵王,见天上门,催她改嫁。”襄阳满脸幸灾乐祸。
要知道,信都长公主都五十好几了。
朱颜听了,知道狗皇帝这回是为了她。
一般情况下,就像狗皇帝不怎么管内宫之事,狗皇帝也是不插手外命妇的事,不过弄死信都长公主的夫婿与儿子,再催年老的姑母改嫁,也只有狗皇帝干得出来。
只是强权压制下的强行辟谣。
朱颜清楚自己的名声,怕是真的往妖妃的路上狂奔,一去不复返。
好在这件事,很快被另一件大事给压了下去,随着辽阳王和广陵王相继与回纥王女在京成亲,二月底,苏一泉联合高昌国灭了东胡的消息,从安北都护府传来。
朝野震动,举国震惊。
作者有话说:
第98章 改元靖边
东胡国灭了。
皇上接到捷报时, 犹不敢相信。
此次,他派苏一泉以护送岁币之名去北地,实则是让他挑起高昌与东胡之间的战争, 施之以疲敌之策。
自祖父英宗皇帝祥化三年, 河西一役大败后,高昌与东胡一直是横亘在大虞北边的大患,他的计划中,想彻底剪灭高昌与东胡, 至少要十年之功,所以, 他才会为了稳住西边的回纥人, 提出与回纥和亲、修盟。
同时用回纥人,钳制住蕃人。
以保障西边的安稳。
他甚至都做好准备, 一旦与高昌或东胡开战, 把停止给其的岁币,转而,增加一倍送给回纥人。
苏一泉在他身边七八年, 素来稳重。
皇上深知他的性格,因此,苏一泉出长城后, 皇上给他的最后一道命令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便放手让苏一泉去做。
之后更是谕令安北都护府都护张素,全力配合苏一泉。
没料想,苏一泉给他整了个这么大的惊喜。
“陛下, 宰相们在外求见, 请求面见陛下。”张忠国进来禀报。
“不见。”皇上直接一口拒绝了。
他很清楚, 中书令谢无, 左右仆射郭伍、尚全,侍中华光、令狐游,这个时候来找他是为了什么,苏一泉这次去北地,带了两千羽林卫,苏一泉联合高昌灭东胡时,出动的是这两千人。
甚至连安北都护府的府兵都没有调动。
所以,朝廷中枢的三省宰辅完全没接到任何对外用兵的消息,苏一泉这次,相当于绕过三省,擅自出兵,国朝至今,凡对外用兵,还没有哪一次绕过中枢的,用三省宰辅辖制领兵的将军们是国策。
苏一泉此举,无异于捅破了天。
要是此次出兵失败,苏一泉必定要被问罪,但苏一泉既然赢了,便成了皇上最大的底气,与宰辅们谈条件,谈对外出用兵。
凭着苏一泉这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接下来,朝廷之内的硬仗,他必须赢。
国策也该随之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