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87)

皇甫明有些为难, “子进, 这次我回来, 发现章公病故后,李甫开始专权, 他利用职务之便处处针对东宫, 我如今是连太子殿下的面都不敢见,我向圣人请荐让你为相, 好与卢公共抗李甫, 但圣人没有给我答复, 如今东宫能倚靠的后生, 就只有你了,这种时候,千万不能出差错。”

“阿兄怕什么。”卫坚拍了拍胸脯,“瞧见我这身公服了吗,紫的,圣人何故升我做尚书,京畿的水利,江南的转运,望春楼与广运潭这可都是我主持修建的,我为大唐与圣人做了如此多事,如今自家兄弟从千里之外回来,还不能一起过节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皇甫明道,“只是奸人当道,我怕他们会对你不利。”

“你是忠王友,你我与太子殿下的关系,难道圣人会不知道吗?”卫坚又道,“如果仅仅是因为一顿酒,圣人就降下责罚,那这个国家还有救吗?”

皇甫明见他说话大胆,连忙拉着他进入了长乐坊,“大街上,切莫说这种话,以免隔墙有耳。”

卫坚憋着一肚子气,“我就是气不过,王珙那样的小人竟能位在我之上,还有今夜,那陆善的心思都已经写在脸上了,谁不知道,可是圣人呢,就好像什么都不懂一样,只顾着讨贵妃欢心,大唐,迟早要毁在一个女人手中。”

皇甫明叹了一口气,“这里不是说话的地,你说的也有道理,我千里迢迢回来一趟,岂能连自家兄弟都不认了,今晚的酒我请了,你尽管喝。”

卫坚笑着脸,又凑近了些,“阿兄赶了一路风尘,我岂能让阿兄请呢,怎么说我也在长安县任职多年,这长乐坊我最是熟了,酒钱我出,只是阿兄回头莫与我家娘子说,我同你去喝酒了。”

皇甫明旋即大笑,“这么多年过去,姜娘子倒是把你管得服帖了。”

---------------------------------

苏荷回到长安城内,看着陆陆续续出来的车马,却迟迟没有等到雍王李忱。

青袖趴在马背上,身心疲倦的说道:“娘子啊,宫门都快要关了,雍王会不会夹在人群里走了,或者乘坐了别人的马车呢?”

“刚刚孝真公主和吴王出来时,身侧并没有雍王的人,所以雍王还在宫中。”苏荷肯定的说道。

“哎…”青袖无奈,“您不累吗,刚刚您突然骑马出城,小奴还以为您要回九原呢。”

“我也想回九原。”苏荷道,“但是我承诺过他,不会离开长安城。”

“为什么啊?”青袖不解,“承诺?他,他是谁?”

“别问那么多了,给我好好盯着宫门。”苏荷道。

“大明宫宫门那么多座,万一雍王从别的宫门走了呢,您还不如去靖安坊等,一会儿要是响了夜禁的街鼓,咱们就得入住旅舍了。”青袖提醒道。

皎洁的月光打在苏荷身上,那双透彻明亮的眸子里刻满了生气二字,“雍王府的长史不是说过李忱不会夜宿于宫中吗,这个李忱,到底在搞什么鬼,夜禁之前若还不出来,就让她自己慢慢挖吧。”

禁苑内,李十二娘的举动,赢得了北衙一众禁军的好感,作为闻名天下的艺人,李十二娘出现在长安城时,总能引来世家权贵争先恐后的邀请,而文人,也以观剑器舞赋诗为雅。

左武卫中郎将将李十二娘送出禁苑,二人散步至一处林间,月影斑驳,透过缝隙,看到树顶的圆月,中郎将心生感激,“今夜的月色与李娘子一样光彩照人,吴某十分感激,本该是团圆之夜,娘子却选择来到军中献艺,给了将士们一个难忘的中秋夜。”

“是奴家要谢各位将军才是。”李十二娘道,“北衙精锐,有不少是边镇调归的忠勇之士,长安的安宁,是你们守卫而来的,如果没有你们保家卫国,又哪有如今的太平盛世呢。”

李十二娘的话似乎戳到了中郎将的痛楚,使他陷入了悲伤之中。

李十二娘看出了他的悲情与不满,于是说道:“奴家知道吴将军曾是戍边的功臣,但西域苦寒,据闻,大漠中匪盗横行,不断抢劫商贾,还劫掠军饷,使得西域诸镇经常断粮,如今将军被召回,因功编入北衙禁军,是天子亲卫,不用再饱受风沙之苦,也不用忍饥挨饿,将军难道觉得这样不好吗?”

中郎将听后,苦笑了一声,“禁军的确是风光无限,但某宁愿带兵驻扎在碎叶城,捍卫边疆,即使战死,也比撤军,借给突厥人居住要好。”接着他越来越愤怒,甚至将怨气转至咆哮,“那是用数万将士的鲜血才换回来的国土,国之疆土,岂能说让就让。”

“将军…”李十二娘被吓了一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