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74)

待李淑走后,李忱温和的脸色骤变,“来人。”

院外跳入一名着装简陋的武夫,叉手道:“主人。”

李忱招手,“监视好宣阳坊,若有动静立马派人来报,另外,找个西域入京的行商,在朝廷缉拿萧炯之前,让他以右相的名义带一些话给刑部尚书萧炯。”

武夫近前侧耳旁听,叉手道:“喏。”

“记住,不要露面。”李忱又嘱咐道。

“喏。”武夫弓腰应道。

---------------------------------------

——永平坊——

“哟,这不是雍王友扬喜吗?”青袖打开宅门探出一个脑袋调侃道。

“我是来见王妃的。”文喜道。

“我家娘子今日不想会客。”青袖道,“特让我来打发你走。”说罢便将门关上。

文喜连忙堵住将要关合的大门,皱眉道:“郎君有急事吩咐我,关乎生死之事。”

文喜这才得以进入宅内,“见过王妃。”

“我还没过门呢,雍王友叫得早了些吧。”苏荷淡漠道。

“在文喜心中,娘子早就是雍王妃了。”文喜说道,随后将信与木盒交给了苏荷。

木盒里是一支做工精致金钗,“这是做什么?”苏荷不解。

“雍王说,请王妃转告曾万福,近日长安城不太平,让他先离开京城一段时间,避避风头。”文喜解释道。

“这是你们之间的事,为什么要我转告?”苏荷说道。

“雍王说,毕竟曾万福与她不相熟,私下见面的次数多了难免让人起疑,您是曾万福的亲外甥,又居住在他的宅子里,故而没事,而您又是雍王妃,就算雍王来访千次百次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文喜再次解释道。

“那她怎么不自己来?”苏荷又问道。

“这…”文喜变得有些为难情,“雍王被琐事缠绕,脱不开身。”

“什么样的事,竟比自己的妻子还重要?”一旁的青袖突然插嘴道。

“这…”文喜愈加的为难了。

“好了。”这次,苏荷意外的将金钗收了下来,“我会转告的,这只金钗,就当报酬吧。”

作者有话说:

宣阳坊(张国忠宅)平康坊(李甫宅)靖安坊(李忱宅)

崇仁坊(崔裕宅)亲仁坊(皇帝赐陆善宅)不过有些权贵不止一处宅子哦。

人物要多起来了哈~

第33章 秋风赋(十九)

天圣九年, 八月

京兆尹、刑部尚书萧炯收受贿赂一事通过奴仆闲聊传到了太府卿张国忠的耳中,萧炯身居刑部、京兆府要职,张国忠垂涎久矣, 同时他也知道萧炯是李甫爪牙, 便想借此机会打压,为确保消息属实, 张国忠派出人马于暗中打探以及搜罗萧炯贪污受贿的罪证,同时又进献大量珍宝给张贵妃。

在得到确认后, 张国忠马不停蹄的赶入宫中,此时的朝廷,已无人劝谏皇帝常朝, 大小政务都交由右相李甫处置, 为寻方便,李甫将政事悉数都搬于家中, 文武百官每日出入李宅,政事堂已然成了一座空壳。

——大明宫·蓬莱山——

弹劾揭发萧炯前,张国忠特意先找了张贵妃谋划, 以保事半功倍。

“国忠来得正好, 马上就要中秋了, 吾还想让太府寺从府库里调拨一些银两筹办灯会…”

“启禀圣人。”张国忠跪伏道,“近年来, 京城府库的存储只减不增, 长安的贡赋收不上来,竟连东都都比不上了。”

皇帝闻言大惊, “长安如此繁华, 万国交易, 岂能不如东都, 之前吾带百官参观,国库充盈,不正是你与王珙的功劳吗?”

“国库的银钱,如今都是通过地方,臣费劲功夫才收上来的。”张国忠随后叩首,“之所以造成如此,皆因京兆尹萧炯。”他将自己搜罗来的罪证交给了皇帝,“京兆尹萧炯,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勾结长安城的富商,利用职权之便,收受贿赂,那商人的税收,都进了萧炯的囊中。”

“妾不懂朝政,但知道京兆尹掌管着整个京畿,他还身兼刑部尚书之职。”张贵妃于一边添油加醋。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皇帝盛怒,将册子砸于地上,连忙唤道:“来人,让羽林军前去拿人,将萧炯交由御史台审理。”

羽林军为北衙禁军,皇帝直辖亲军,察觉到有所动作后,监视的眼线便从北衙离开。

李甫担任右相后,萧炯行事越发的胆大,沉浸在温柔乡中与满屋珠宝中的萧炯,还不知道,一直依附李甫的张国忠,竟上奏天子弹劾了自己。

“阿郎,有一名波斯商人求见。”门仆敲响了萧炯的房门。

萧炯刚从睡梦中醒来,左右榻上还躺着两个赤身裸.体且貌美的胡姬。

“波斯商人?”萧炯感到纳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