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林辅国快步上前,叩首道,“老奴林辅国,叩见陛下。”
“吾有一件事,要拜托尚父。”李淑起身亲自将林辅国扶起。
林辅国听到天子对他的尊称,心中很是欣喜,“但凭陛下吩咐。”
“十三叔与叔母就要回朔方了,”李淑说道,“吾想请尚父帮忙护送。”
林辅国彻底呆住了,一方面是孝真大长公主的意思,另一方面是皇帝的旨意,二人做着相反的决策,一时间,他不知是该听谁的好。
“此事只有尚父能做,请尚父务必保叔叔平安抵达朔方。”李淑又道,“不要辜负吾的信任。”
话已至此,林辅国只能先行应下,“喏,老奴一定办到。”
在一番思索下,林辅国做出了取舍,他出宫回到自己的宅邸,命人将死士聚齐。
比起皇帝,孝真大长公主更加需要与信任自己,林辅国明白,若是忤逆孝真大长公主,那么自己的死期也将不远。
------------------------
——望春门——
林辅国带着一队禁军笑眯眯的迎上马车,“镇北王。”
苏荷骑在马背上,也唤了一句,“博陆王。”
林辅国看着马车,“王在内?”
话音刚落,车内便穿出了咳嗽声,林辅国旋即上前,“老奴见过十三大王。”
一阵狂风席卷,将车帘吹起,林辅国抬头,瞥见了车内的紫袍。
“嗯。”
“有劳博陆王护送,事不宜迟,启程吧。”苏荷打马说道。
“好。”林辅国遂上马。
整个一路,林辅国都在吹嘘与夸赞苏荷的功绩。
“大唐若没有镇北王,恐怕今日都不得安宁,而今四海升平,多亏镇北王啊。”
“就算没有苏荷,也还会有其他人。”苏荷说道,“国家能否获得安宁,从来都不是靠个人。”
“不管怎么说,镇北王对北唐有再造之恩,无人可超越。”林辅国半眯着眼睛说道。
“博陆王不也一样吗。”苏荷也吹嘘道,“拨乱反正,辅佐陛下登基。”
“林某的功劳哪能与镇北王相比。”林辅国谦虚道。
队伍离开京师后,天色也暗淡了下来,林辅国遂提议前往就近的驿馆歇息,“附近有个驿馆,不如歇息一晚,明日再赶路如何?”
“好。”苏荷十分爽快的应下。
然而灯火通明的驿馆内,却是暗藏杀机,数十死士劫持了驿馆内的官吏,蛰伏于馆内。
马车驶入驿馆的庭院,苏荷跳下马,命众人各自散去歇息。
“赶了半天的路,都辛苦了,今夜好好歇息。”
“喏。”
就在苏荷遣散护卫,转身去扶李忱下车时,率碗声忽然从驿馆内传出。
杀!
数十人破窗而出,将马车围于院中。
“我说为何不见官吏出来迎接,原来是被你们占领了。”
然而苏荷伸入车内的手,并非是要搀扶李忱,而是为了拔出藏在车内的横刀。
“是谁派你们来的?”苏荷冷冷的问道。
刺客们并没有理会苏荷,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杀了车内的人。”
苏荷扭头,发现带路的林辅国早已逃之夭夭,于是吹响了口哨,适才散去的护卫瞬间聚拢。
夜色之中,两波人马在驿馆前厮杀了起来,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苏荷所带护卫皆为朔方军精锐,刺客人数虽多,却不占上风。
在暗中观察的林辅国终于按耐不住,于是提前派出禁军将驿馆围了起来。
并命弓箭手,不分敌我对厮杀的人群数箭齐发,“一个活口都不要留。”
短短片刻,驿馆前就躺满了尸体,苏荷将尸体堆在马车前,利用马车与尸体抵挡箭矢。
“苏荷,束手就擒吧。”露出真面目的林辅国骑马上前。
--------------------------
——长安·大明宫——
绫绮殿内,孝真公主倚靠在窗边,看着夜色中那半边弯月,似乎还有一抹鲜艳的红色。
“陛下让博陆王护送雍王与雍王妃,是为了保护她们的安危,公主就不担忧吗?”心腹侍女拿来一件裘衣替孝真公主披上。
“林辅国是个聪明人,他自然明白,陛下并非出自真心信任,只有吾,才是他唯一的生路。”孝真公主道。
想到自己暗派林辅国行刺雍王可能引起李淑的不悦,孝真公主于是起身,“去紫宸殿。”
等孝真公主来到紫宸殿,却并没有看到李淑的身影。
自登基之后,李淑便居于三大殿的紫宸殿,后宫妃嫔也只有崔皇后一人,故而极少去内宫。
“陛下去了明义殿。”紫宸殿值守的宦官回道。
“明义殿?”孝真公主挑眉,“都这个时辰了,陛下怎么会在明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