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522)

至元五年春,皇帝驾崩于大明宫长生殿,太子李淑灵前继位,于含元殿举行登基大典,临丹凤门,大赦天下,改元应德,太子妃崔氏,册立为皇后。

就在李淑登基后的第二天,太极宫内传出了丧报,由于孝真公主的刺激,老皇帝的病情加重,最后一病不起,驾崩于甘露殿,死时,只有虫娘陪伴在侧。

短时间内,大唐接连失去两位君王,朝臣与百姓悲痛不已。

国丧之后,李淑开始对拥护的从臣大加封赏,并为吴王与永王平反,追封平乱之时战死的功臣。

在孝真长公主的干预之下,御史中丞元渽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封爵许昌县子。

郕国公林辅国因拥立之功,升任司空兼中书令,晋爵博陆郡王。

新皇上位,肃清旧党,曾进谗言陷害苏荷,又致虢国公战死的内侍省大宦官于朝恩恐慌不已,于是便学林辅国,依附于孝真大长公主,供职于察事厅子。

李淑登基之后,孝真公主也搬进了大明宫,开始插手干预朝政。

然而让孝真公主没有想到的是,李淑登基后不再像从前那般听话,事事都顺从于自己。

对于孝真公主所递交的任用官员名册,李淑只是从中挑选了一些重用,而一些军政要职,所用人才,皆是平乱的有功之臣,他们并不受孝真公主所掌控,反而对于镇北王苏荷极为敬仰,这引得孝真公主的不快,与此同时,李淑还将李忱调入户部,欲让这位王叔入仕,遭到了孝真公主的反对。

——大明宫·紫宸殿——

“王叔。”李忱入殿,已经登基为帝的李淑放下手中事物起身相迎。

对于这位一直关照疼爱,并为自己筹谋,拥立自己登基的叔叔,李淑心存敬仰,并特许其剑履上殿。

“臣,拜见陛下。”

“王叔不必多礼。”

“今夜过后,臣便要动身前往朔方。”李忱说道。

“这么快?”李淑挑眉,“王叔辞官的上奏,淑儿看了,只是近日朝中政务繁忙,所以一直没有抽身去探望王叔,王叔今日入宫,只是来辞行的吗?”

“其实王叔不用顾虑姑母的…”李淑又喃喃道。

“陛下,今日臣来,是有一些事,要说与陛下听。”李忱道。

李淑识趣的屏退左右,“姑母这会儿还未醒,不会来紫宸殿,王叔但说无妨。”

“臣并非想要挑拨陛下与孝真大长公主之间的感情。”李忱说道。“但有些事情,臣想,陛下应该需要知道。”

李淑沉默了一会儿,“是关于姑母的吗?”

李忱点头,随后递给了李淑一本簿子,“这是户部今年最新清算出的人口,我希望陛下能够明白,内斗引起的战争,会给整个天下带来什么。”

李淑翻开簿子,脸上充满惊愕,“三千万…”

而后李忱又与李淑讲起了一些发生在宫中的陈年往事。

“小淑,帝王可心存仁慈,但不能为情所困。”李忱最后提醒道。

李淑沉默了许久,他看着眼前这位善意提醒的叔叔,“多谢王叔今日的提醒,我的心中,其实早就有了答案。”

--------------------------------

于朝恩之罪,李淑并没有忘记,尽管他依附于孝真公主,李淑还是派人将其缢杀于内侍省,又罢御史大夫贺兰瑾明,弃之不用。

对于有拥立之功的苏荷与李忱,李淑大加信任,孝真公主并没有说什么,但于朝恩之死,却触怒了她的底线。

——紫宸殿——

“陛下为什么要杀了于朝恩?”孝真公主怒气冲冲的来到紫宸殿。

李淑的神色很是平淡,“相州之战,就是因为于朝恩的干预,致使数万人战死,虢国公也是因他,那么多人都死在了他的手中,他难道不该死吗?”

“宦官不过是皇帝身边养的一条狗而已。”孝真公主说道,“他做的这一切,都只是按照先帝的旨意行事,先帝已经驾崩了,你明知道他现在是我的人,为什么不事先与我商量?”

孝真公主生气的看着李淑,“难道你也要学你祖父,在利用完自己的亲姑母之后,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李淑红着眼眶抬起头,“谁我都可以忍,包括林辅国,我都可以因为姑母而忍受,但唯独于朝恩不行,虢国公的死,我不能原谅。”

“我在意的不是于朝恩的死,而是你不与我商量。”孝真公主道,“他不过是个贱命一条的阉人,你想杀他,我没有意见,但是你为何事先不差人告诉我。”

“我抚养陛下二十余年,难道会因为一个卑贱之人而不顾我们多年的情分,不顾陛下的感受吗?”孝真公主又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