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484)

“太子是国本,的确是该要确立人选了。”李怏闭眼说道。

“妾自王府侍奉陛下已有数载,而今蒙陛下恩宠,册立中宫,然而陛下之长子却非妾所生。”王皇后忽然伤心道,“如今二郎也已成婚一年有余,赵王妃若能诞下皇孙,便是陛下的皇长孙。”

李怏侧头看了一眼王皇后,“皇后是想让朕立二郎为太子吗?”

“他们都说立储当立嫡立长。”王皇后回道,“大郎有宗室扶持,可妾身母子只有陛下…”

“够了!”王皇后的一番话让疑心作祟的李怏心生厌恶,“妇人不要干预朝政。”

“陛下。”王皇后看着脾气大变的人也是一惊,“妾并非想要干涉朝政,而是…”

“哼!”李怏合衣起身,“此事朕心中自有主意,不劳皇后操心,皇后好好歇息吧,朕还有政务要处理。”

说罢,李怏便拿着衣服踏出了大殿,王皇后急忙起身追赶,“陛下,陛下。”

林辅国将王皇后拦下,“皇后殿下。”

王皇后怒气冲冲的瞪着林辅国,“你不是说陛下在立长子与嫡子之间犹豫不决,陛下偏爱赵王,只要我进言陛下,陛下念我侍奉之功一定会册立赵王为太子吗?”

林辅国一脸委屈,压低小声道:“是呀,前不久陛下还与考功郎中、知制诰李魁商议立储之事,陛下对赵王赞口不绝。”

“那陛下怎么一听此事便翻脸生气的走了?”王皇后指责道,“你莫不是诓骗吾。”

“哎哟,殿下,老奴怎敢诓骗于您,一定是中书令崔远以及宗室大臣李林,他们蛊动群臣上奏陛下立楚王为太子,陛下左右为难。”林辅国道,“而今殿下贵为皇后,赵王是嫡子,又得陛下喜爱,只要殿下稳住了陛下,即便楚王成为储君又如何,要知道,本朝的储君,并不好做。”

王皇后看着油嘴滑舌的林辅国,“郕国公,要是我母子失了势,你也不会好过的。”

“老奴明白。”林辅国点头。

王皇后横了他一眼,便跨门追了出去,林辅国站在殿前,心里犯了嘀咕,他深知王氏无谋,若是一直依靠于她,恐怕无法长久。

“看来元中丞说的没错,妇人不足与谋。”

王皇后追上李怏,跪在御前哭得梨花带雨,一副受了委屈楚楚可怜的模样。

王氏貌美,又有辅佐侍奉之功,李怏见她如此,心生怜惜。

“罢了。”李怏将她扶起。

夫妻二人虽和好,但王皇后却再也不敢当着李怏的面直言立储之事,而李怏心中也有了一层芥蒂,让原本犹豫不决的立储争议定了下来。

争储失败后,宰相崔远与宗室大臣李林便遭到了王皇后的记恨。

----------------------------------

至元三年五月十九日,李怏于宣政殿朝议时,向百官宣布立楚王李淑为皇太子。

并以中书令、赵国公崔远为太子少师,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褒国公李林为太子少傅,二人成为东宫属官后,便都被罢去了宰相之位,不再参与政事。

诏书下达后,即命有司筹备册礼,并停铸上皇开皇年间通宝,开始铸造至元重宝。

虽还未行册立,但是太子人选已定,并以诏书告群臣,于是朝中不再有争论。

然而太子虽定,却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行册立,礼部与太常寺的上奏也被李怏搁置。

——洛阳——

苏荷回到洛阳后,命李司言屯兵于河内,陆庆绪逃往邺郡,唐军并没有着急进攻。

至乌成恩事泄,施寺明怒杀乌氏父子与诸将,使范阳心中人心惶惶。

李怏的察事厅刺探到情报后,遂派中使前往洛阳催促出兵围剿陆庆绪。

“将军,中使来催了三次,要是还不出兵,恐怕天子会疑心。”帐内,李司言担忧道。

“兵败与疑心,李将军觉得哪个严重?”苏荷说道,“朝廷刚与施寺明决裂,陆庆绪聚兵邺郡不久,如果我们此时就着急进攻,那么在生死存亡之际,叛军一定会与我们拼死一战,将军先前的失败,不正是如此吗?面对走上绝路的人,其反扑之力,我们有多少胜算呢?”

李司言忽然醒悟,“将军思虑周全,是末将糊涂了。”

“陛下哪儿,请李将军派人告知太子殿下,务必让殿下稳住天心。”苏荷摆脱道。

“喏。”

——安成府——

亲王陆守忠被杀,宰相阿史那庆力也被施寺明囚禁,陆庆绪虽愤怒,却也不敢如何。

原本担忧朝廷会与施寺明前后夹击,却又闻乌成恩之事,让朝廷与施寺明之间再生隔阂,而唐军屯兵河内也一直不敢进,陆庆绪便逐渐松懈了下来,不但纵容部下争权,还大造宫室享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