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颜庄叉手,他看着陆庆绪,开口道:“先帝时,朝廷的军饷调度之权,一直在高侍中手里。”
“先生是怕高上不忠?”陆庆绪问道。
颜庄低头,陆庆绪遂挥手,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高上,陆庆绪对他的信任,自然也不复从前,“朕下一道敕命,让高上将朝廷的财政交与先生吧。”
“陛下圣明。”颜庄勾嘴笑道。
-----------------------------
乾德二年春,伪燕新帝陆庆绪以大将尹子齐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率同罗、突厥、奚等部共计十三万兵马进攻睢阳。
淮阳郡守许元派人至宁陵向河南节度副使张荀告急,张巡遂自宁陵率所部三千人马进入睢阳,与许元合兵,抵御叛军。
合兵之后,淮阳郡仅以六千八百人,抵御叛军十万余大军。
淮阳郡守许元以张荀为将,自己则退居于后,抚恤伤兵,调度粮草。
叛军的号角吹响,数万人围城,淮阳郡守军与叛军昼夜苦战数十日之久,最终擒获叛将六十余人,杀敌二万,叛军见无法攻下,只得退兵。
继南方淮阳战场失利后,北方太原战场也再度失利。
施寺明归守范阳后,留下蔡熙继续围攻太原,太原守将李光必闻讯,当即派出一支人马出城攻打叛军。
太原一战燕军本就士气低落,而施寺明一走,更是带走了一部份精锐,仅面对少数唐军,燕军就方寸大乱,最终兵败,死伤七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大将蔡熙仅一人身免逃遁。
得知太原一战燕军全军覆没,陆庆绪当即斩杀了报信的燕卒。
“七万人,七万人,连个只有几千人马的太原都攻不下,还有淮阳,淮阳!”陆庆绪急得在殿内反复踱步。
“先生说的大业,在哪儿呢?”陆庆绪抬头问道。
面对连续两任性格暴躁,且十分极端的君主,颜庄此时也很是无奈,“陛下,眼下战事虽不利,但大燕的根基尚在,当初先帝攻取两京后,为保后路,便将搜刮来的财帛珍货都运回了范阳,当务之急是守好范阳。”
“不是让施寺明去守了吗。”陆庆绪道。
“只要范阳还在,大燕就不会败,而先帝运回的那些钱财,足以支撑帝国运作,即便唐军现在夺回了两京,也不过是座空城而已。”颜庄说道。
“老东西把珍宝都藏到范阳了?”陆庆绪挑眉。
颜庄点头,“眼下蔡熙全军覆没,东北的将领之中,属施寺明独大,陛下派施寺明归守范阳,那些财物恐怕…”
“这些事情,老东西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先生既然知道为何不早说?”陆庆绪道,“如果我知道了,就不会派施寺明去接管范阳。”
“臣也是在清算了户部的账目,问过高侍中才得知的。”颜庄回道,“此前这些事,都是高侍中在帮先帝处理,臣并不知晓。”
“那将施寺明调至前线,再派其他人守范阳呢?”陆庆绪问道。
“恐怕他不会听从。”颜庄说道。
“敢不听从,那朕就亲征,打到他顺从。”陆庆绪甩袖道。
“前线兵事节节败退,如果这时朝廷与带兵的武将再发生内斗,恐后果不堪设想。”颜庄劝道。
“那怎么办?”
“封赏。”颜庄回道,“陛下眼下只能用封赏来稳住后方。”
“现在我们只能寄希望于长安的战事了。”颜庄又道,“陆将军如果能再创奇迹,一举击溃来犯的唐军,说不定战事会有所转机。”
伪燕二年春,陆庆绪听从颜庄的建议,加授施寺明为范阳节度使,封妫川王,命其镇守范阳。
-----------------------------------
盛春来临,关中寒气散去,开始回暖,风向也因此大变。
——京畿道·凤翔——
李怏最终没有采取李必的计策,赶在燕军增援前夺取范阳,而是派遣自己的心腹大将,关内节度使王司礼率军屯于雍州武功县,又命关内兵马使苏英义屯兵于武功东原,命卫尉卿、兴平军及凤翔兵马使王南德屯兵于西原。
并降手敕,命朔方节度使苏荷分兵渡河进攻潼关,时逢河东刚平,各地灾民尚未安抚,城防未固。
奈何君命下达,分身乏术的苏荷,只得派其长兄苏烨以及兵马使李少光与部将王焯率军渡河进攻潼关,为保潼关顺利,又派部将李怀恩增援。
乾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苏烨冒险率军渡河攻打潼关,首战告捷,燕军得知,遂发兵援救潼关,将一万唐军围于渭水,苏烨大败,李少光、王焯战死,死伤近万余,苏烨与李怀恩率残兵抱马渡渭水,时逢水深而湍急,唐军淹死者不计其数,李怀恩只得退守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