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396)

只见禁军拔刀,刀落之时,那名投靠大燕的北唐旧臣应声倒地,众人一阵恐慌。

“凡敢违抗皇命者,视为谋逆,当诛。”禁军统领呵道。

雷海青见状,哈哈大笑,“看吧,看吧,这就是胡贼,这就是胡贼,你们还妄想从胡贼手中获得富贵吗?”

陆善又从唐臣中选出一人,有了前者之鉴,后者自然不敢再犹豫,只是挥刀的力度不够,没有一次性砍断。

慌乱之下,连续挥砍,喷涌而出的鲜血溅了一身,雷海青痛苦大叫,“狗…贼。”

一刀,两刀,直至受刑人没了声音,行刑之人颤抖着手,将刀丢出,呕吐不止。

“扶尚书下去歇息。”这一次,陆善很是满意。

禁军上前,将已被肢解的尸体收捡,李唐的旧臣都被吓得呆愣在原地,只有陆善的心腹,拍手叫好。

这样场面,李忱不是第一次经历了,这对父子,有着同样的性情,残暴不仁。

“李忱。”陆善旋即命人又拖出一名舞女,“你奏,还是不奏。”

雷海青的下场,让所有人都恐慌不已,舞女挣脱禁军,朝李忱猛的下跪磕头,“十三大王,奴不想死,大王,救救奴吧。”

很快,她就被禁军拖了回去,当踩到那瘫血迹时,舞女当即昏了过去。

“李忱,皇室的尊严,难道比人命还重要吗?”质问的声音从耳畔响起。

就在禁军拔刀时,李忱伸手接下了宦官拿来的笛子,她红着眼抬头,颤抖道:“不知陛下,想听何曲?”

李忱的话让陆善大笑,就像是炫耀一般问着群臣,“雍王适才,叫朕什么?”

“我们都听见了,北唐的亲王,唤您陛下呢。”群臣回道。

“哈哈哈哈。”陆善坐在龙椅上大笑,“若是一向爱护颜面的昏君知道,他曾经最疼爱的儿子,在为新朝为朕,演奏庆贺,该会是什么样的神情呢?”

“败光祖宗江山的昏君若是知道,一定会羞愧得无地自容。”

“哈哈哈哈!”

作者有话说:

下午加晚上码了一章。

第176章 平胡曲(十)

天色渐暗, 歌舞声从禁苑传出,由以笛声最为突出,明明奏的是得胜后庆功的喜悦, 但空灵悠长的笛声中, 却透着一丝凄凉与悲哀。

自陆善带领叛军占领洛阳之后,城内便不再严格执行宵禁, 燕军暴虐,兵将散漫无纪, 收受贿赂更是普遍之事。

洛水河畔,两名戴着帷帽的女子骑马在坊间,忽然其中一人勒紧了缰绳, 缓缓停了下来。

“怎么了?”

女子抬头, “十二娘,”眼睛望向了天津桥的另一侧, “我好像听到了,雍王的笛声。”

身处洛阳,十二娘对她提起雍王, 似乎并不惊讶, “今日陆善在凝碧池庆功, 凝碧池可是在神都苑中,你知道离这儿有多远吗?”

“不会错的。”女子坚信道, “他的笛声, 太不同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许合子, 当年在花萼相辉楼内, 你虽与他合奏过一次, 但时隔多年, 笛声怎会在庆功宴上响起?”十二娘再三确道。

许合子抬头,“燕贼的为人,十二娘应该比我更清楚。”

二人对视一眼,“驾!”便同时驾马往紫徽城赶去,就在洛水以北,靠近禁苑的含嘉仓城附近,一个衣衫破烂的男子推着板车从她们身旁略过。

快马飞驰而过,男子回头望了一眼,但却并不是在看两个女子,而是身旁的燕军,渡过洛水来到城南,男子左右瞧了瞧,便将手中的板车丢弃,快步赶往菩施寺。

----------------------------

——禁苑·凝碧池——

一众乐工与梨园子弟含泪而奏,虽不甘愿,然为了众人的安危,李忱只能选择接过燕贼的竹笛。

见李忱妥协,陆善大言不惭的说道:“朕要尔等演奏秦王破阵乐。”

李忱眉头紧锁,在一众燕军的监视下,无力又无奈。

她看了一眼持乐的乐工,以及从华清宫被捕来的梨园子弟。

他们的目光,都落在了李忱身上,目光里是对李唐的思念,以及国破家亡的哀愁。

李忱长叹了一口气,随后举起了长笛,鼓声在她的示意下响起,紧接着便是乐起,舞起。

虽是临时编排,但这首破阵乐,却比在长安时演奏的还要格外激烈。

乐工将今日所有的悲愤与不满都填进了曲子当中,破阵乐中的惊、险,犹如他们此刻的境遇,而那突起的悠扬笛声,则代表着化险为夷。

天子已经抛弃他们而逃,眼前的雍王,无疑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希望。

反贼们一边欣赏着歌舞,推杯换盏,处在声色犬马之中的人们,尽情的享受着,这份踩在尸骨上的短暂安宁与欢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