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主?为何我见不到呢。”林潮冷笑,“曾几何时,我也是满怀抱负,一腔热血的踏入了官场,寒窗苦读数十载,最终等来的是什么呢。”
“中原闹饥荒之时,你雍丘县的苦,难道不是宗室子弟所解?”张荀质问道,“那一车车救命的粮食,你怎能忘记?”
雍丘与真源为邻县,张荀初到任上时,与林潮相识,二人皆因不满朝廷黑暗而至地方,颇为投缘。
“张明府不会觉得唐廷会让一个废人登上那张宝座吧。”林潮说道,“即便有天纵之才,然以残废之躯,又岂能挽救社稷于垂危。”
张荀听得林潮如此羞辱,气得张弓搭箭,将林潮的马射杀,林潮也因此载倒在地,“你这种忘恩负义的东西,也妄谈社稷。”
“这天底下有太多的人,四肢健全,却失去了做人的良心,没有了忠义。”张荀又道。
“你给我等着。”副将扶起林潮,林潮指着城楼说道,“我誓要夺回雍丘。”
-------------------------------
天圣十五年,三月下。
朔方节度使苏仪进军代州,李光必苦守常山。
——常山——
李光必坚守常山四十余日,两军相持不下,燕军便将常山粮道切断。
得知苏仪已至代州,李光必遂派遣士卒前往代州求援。
天圣十五年四月,苏仪率军十万出井陉,于是月九日抵达常山,至常山与李光必会合,蕃汉步骑共十万余。
十万大军至常山,燕军见唐军势众于是退守九门,苏仪入城。
连续作战四十余日,此时的常山守军,早已疲惫不堪。
“末将拜见将军。”李光必见昔日长官亲自来救,遂领部下出城迎接。
苏仪下马,将其扶起,“你我现在同为节度使讨贼,不必行如此大礼。”
苏仪瞥见城池残破,于是说道:“以少对多,还能坚守孤城多日,苦了你了。”
“幸而有太原的三千弩.手。”说罢李光必看向苏仪身后跟随的部将,比起身材魁梧的几个男性将领,苏荷在其中,并不显眼,“也多亏王妃的先见之明,我才得以守住常山。”
“攻取常山与坚守都是李将军的功劳。”苏荷说道,“叛军所率皆为精锐,常山郡能守至今日,也全靠将军的智勇。”
李光必将众人迎入城,苏荷入城后,见士卒面瘦肌黄,已挨饿多日了,于是扭头吩咐士卒,将行军带来的粮食抬入城中,生火做饭。
苏仪则与李光必以及诸将进了议事的营帐,商议进军之事。
“李将军。”几刻钟后,苏荷亲自端了一碗膳食入帐。
为让左右与麾下士卒吃饱,守城时,李光必便将自己的口粮分与众人,苏仪抵达常山时,他更是忍着饥饿跑出城数十里迎接。
直到苏荷端来一碗饭食,城内燃起了做饭的炊烟,众人才反应过来。
“还是女儿家的心细啊。”苏仪摸着长须道。
“近日战争频繁,粮饷的消耗太大,所以军中现在只供这些。”苏荷说道。
李光必连忙接过粥碗与胡饼,虽不是什么佳肴,然对饿了多日的人来说,一张胡饼一碗稀粥,胜过山珍海味,“多谢王妃体恤。”
苏荷旋即又端起一碗,递给了李光必身后一位年轻的将领,看模样,不过双十年华,却已居中郎将之位。
“阿进。”苏荷亲切的称呼道。
中郎将浑进,是朔方节度留后、宁朔郡王浑释之子,虽才至及冠之龄,却早已满身功勋,此次苏仪领军出征,浑释留守朔方,便让其子随军。
浑进双手接捧,“苏荷姐姐。”
“听说你跟随李将军守常山,又立功了。”苏荷说道。
浑进的脸色看起来并没有战胜的喜悦,只听得他十分喃喃的小声道:“就算我立再多的功勋,也没有办法挽救陆将军的死。”
浑进父子与苏仪李光必一样,原先都是朔方节度使陆顺的部下。
苏荷听见他似在抱怨,于是安抚道:“陆将军的死,我们都很难过,阿进,你想想,如果没有这场叛乱,陆将军与我们现在便都会在朔方好好的,陆将军的死,归根结底,是叛乱所致。”
眼下苏荷只能如此劝解,若是大唐军中内部再生嫌隙,那么这场叛乱,将真的无休止。
“你不是想要成为陆将军与你父亲那样的人吗,为将者,手中的刀剑代表的不是杀伐,而是守护,你明白吗,喝了这碗粥,饱餐一顿,明日你才有力气杀敌,去守护这大唐的百姓。”
浑进瞬间开怀了许多,他拍了拍胸脯道:“有了姐姐这碗粥与苏将军的支援,下次上战场,我要请命为先锋,献上敌将的首级。”
浑进家族归顺大唐后,世守朔方,苏仪继陆顺担任朔方节度使,浑进便也成为了他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