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345)

魏郡叛军守城将领袁之泰得知后,当即派部将领兵二万与之交战,由于事先设伏,准备充足,此战唐军大胜,斩首一万余人,袁之泰败逃至汲郡,严真清遂派人将收复魏郡之事上奏朝廷。

收复魏郡后,李光必即奏朝廷东出,并提出向太原借兵三千,收复常山。

二月二日,皇帝下诏加封李光必为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命其统领朔方蕃、汉步骑一万余人加上太原弩手三千,东出井陉。

此时距施寺明率军围攻饶阳已经过去将近一月之久,为攻取饶阳,施寺明派遣游军截断了平原郡的救兵。

在此之前,在施寺明围攻饶阳时,响应严氏兄弟归附朝廷的河间郡司法参军李还率兵七千与景城长史之子李嗣率兵八千前往饶阳解救,但都被施寺明所击败。

二月三日,李光必率军赶至常山,想起了分兵之前,雍王妃对他的嘱咐,以及交给他的钱粮。

于是进入常山郡后,每收复一城,便将叛军所关押的常山百姓一一释放,并给了他们一笔丰厚的安家费,此举让李光必在常山赢得了不少民心。

常山团练兵闻讯,又见李光必旗帜,于是便有了归降之意,当唐军抵达时,军队中有人高声喊道:“我们都是汉人,都是大唐的兵士,实在不应该帮着胡人来对付自己的国家,如今朝廷的援军到了,我们应该像严公一样,守卫自己的国家,抵御叛乱的胡贼,李将军的仁德之心,传遍了常山,他一定能够原谅我们无奈投敌的过失。”

于是常山郡治地有三千兵卒响应,纷纷挥刀斩杀胡兵,并将陆善的心腹大将陆义生擒,随后出城投降唐军。

李光必骑马靠近城池,他看着被众人捆绑出城的陆义,“陆义,你可知罪?”

作者有话说:

第153章 长恨歌(一百零七)

叛将陆义跪伏在李光必马下, 连连磕头,“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你反叛朝廷, 本是死罪, 但念你久经沙场,为大唐立下不少功勋, 又熟悉叛军的情况,如果你能助我打败施寺明, 我便可以给你一条生路。”

陆义狂点头,李光必旋即下马,走到他的跟前沉声提醒道:“如果你的计策不能祝我打败叛军, 不但你不能活, 你的家眷也会跟着一同诛连。”

李光必对于这个镇守常山的叛将,心里并没有底, 只是因为雍王妃的一句话,陆善手下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陆义便是。

成为俘虏的陆义为了活命自然十分尽心, 他先是向李光必陈述局面, 分析形势, “将军的军队远道而来,军马疲于奔波, 如果在这时突然遇到叛军, 恐怕是抵挡不住的,不如率兵入城, 巩固城防, 待形势明了, 再行出兵, 叛军胡骑虽然精锐,但不擅长攻坚战,城上以□□防守,一但有死伤,战况不利时,叛军必定气沮心离,自乱阵脚,待那时将军再出兵,便可一举击溃。”

李光必听后很是高兴,为讨好李光必,谋求生路,陆义又提醒道:“施寺明现在在攻打饶阳郡,离常山不过二百里,得知将军来攻,小人昨晚已送羽书求援,其先锋部队明天一早便能到达,其后必是主力大军,将军千万要留心注意。”

李光必低头看了陆义一眼,“你小子,还是个不可多得的谋将呢。”于是拔出腰刀,将陆义背后的缚手绳一刀斩断。

“入城!”

李光必率军入城,收编了所有叛军队伍,并将他们召集誓师,随后就开始了城防布置,检查城墙,安排弩手布防。

是夜,正在饶阳城下对峙的施寺明得知常山失守,又因饶阳一直久攻不下,于是收兵,命部将领兵继续攻城饶阳,自己则率主力转攻常山,

翌日清晨,叛军的先锋部队抵达常山,没过多久,施寺明率领的大军赶到,近三万人马,布阵城下。

面对城下两倍之余的兵力,李光必握刀柄的手心直冒热汗。

城楼上的寒风不断,对于□□有着不小的阻碍,但他也只能向上天祈祷,“天佑大唐,出师必捷。”

“战!”李光必拔刀。

城中将士纷纷响应,“战!战!战!”

城内的瞭望台上,旗令官按李光必的军令更换着摇旗。

旗帜向东方位摇下,东门打开,五千步兵从东门迎战,施寺明即命大军攻东门。

见步兵无法攻出城,唐军令旗再次变换,东城楼上驻守的五百弩手,分成两组,于城楼之上交替射箭,霎时间,箭如雨下,骑兵无法躲避,死伤惨重,指挥台上的施寺明见状连忙撤下东门的进攻。

见东门撤兵,李光必遂命一千弩手分为四队,于城楼上连续射击,密密麻麻的箭如闪电般向叛军压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