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跟随陆善,虽取得了东京,取得了胜利,但你们失去了作为臣子的资格,你们的污名将永远留在史册上,为后世唾骂。”卢义又道。
卢义的话并未唤醒叛军,在行刑之时,叛军将领走到卢义跟前,“成王败寇,只要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不但不会是乱臣贼子,还将会是改朝换代之后的开国功臣。”
“我们是反贼不假,可造成今日这般局面的罪魁祸首,是你们一心拥戴,誓死效忠的天子。”
“太.祖皇帝携幼主而立北唐,难道不是反贼吗?”
“只不过他成功了而已,李唐既然可以取代杨隋,那么李唐,自然也是可以被取代的。”
天圣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洛阳沦陷,东京留守李成,御史中丞卢义等文官面对叛军威逼利诱誓死不降,最后惨遭杀害。
-------------------------------
——河北道·平原郡——
与此同时,平原太守严真清与常山太守严高清,开始了正式的反击。
陆善起兵,河北道诸郡接连沦陷,唯有平原郡防守严密,叛军久攻不下,平原太守严真清又于河北募得勇士一万有余,于是向叛军公然宣战。
严真清散尽家财用作军资,短短几日便招募了一万余忠勇。
叛军进攻平原,却缕遭失败,抵挡住叛军后,严真清命人摆上酒肉犒劳三军。
“大唐的勇士们。”严真清登上城楼,举着一杯御寒的烈酒,“胡贼猖狂,掠我家园,短短数日,攻城略地,这并不是叛军有多厉害,而是官僚的腐败,才让叛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河北,如今,他们都败了,而我们为何能够守住这小小的平原城而不败呢?”
录事参军李则遂开口道:“都是使君您未卜先知的功劳。”
“对,都是使君英明。”士卒们也纷纷附和。
严真清摇头,“能够守住平原郡,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我的指挥与事先的筹备,”他旋即指着自己的心脏,“而是诸君与严某一样,有一颗爱国之心,是因为你们,才保住了这平原城,保住了我们的家,只要能够守住这座城,难道还守不住这个国家吗?”
听到严真清的话,将士们声泪俱下,于是跟随着齐声唱道:“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作者有话说:
本文里朔方军的胜利是在洛阳城被攻陷之后哈。
攻占洛阳之后,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都归顺了陆善,所以苏仪才收复的马邑。(打胜仗用的时间比较久)
但是东京沦陷,一天就守不住了。
第147章 长恨歌(一百零一)
风长卿率残部西逃至陕郡, 叛军紧追不舍,就在叛军即将追上之时,恰逢高仙之率大军来援, 将叛军暂时击退。
然此刻追击唐军的叛军并非主力, 而率领叛军主力的陆善,为东京宫阙宏伟所迷, 遂驻留于东京,陕郡太守得知洛阳城沦陷后, 弃城而逃。
“兄长,我有愧于朝廷。”风长清一路逃亡,见到高仙之后跪地大哭。
高仙之扶起失魂落魄的风长清, “二郎, 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 边军强悍,而新募士卒未经训练,又岂能与正规军作战, 我奉命跟随荣王东征, 现有十一万人马屯于陕郡, 这次一定能够收复东京。”
风长清却摇头制止,“我与叛军血战数日, 未曾一胜, 叛军如今士气旺盛,锐不可当, 如今潼关无兵守御, 一但叛军入关, 那么长安就危在旦夕了, 陕郡无险可守,一旦我们失败了,那么真的就没有人可以阻挡叛军了,我们不如一同率兵前往潼关据守。”
高仙之觉得有理,于是点头答应,当他率部返回陕郡准备奏请荣王拔营奔赴潼关时,帅帐内却传来了噩耗。
监军边令承大哭的指责风长清,“风长清,你可知罪,荣王闻东京失守,叛军攻占洛阳,悲愤交加,吐血身亡。”
“什么?”高仙之大惊,遂匆匆赶往帅帐。
此时正有一众官员跪在帐内哭泣,荣王李惘紧紧攥着一张军报,早已扩散的瞳孔睁得十分大。
“天!”高仙之跪地痛哭,荣王东征时,群臣无不寄予厚望,而今忽然薨势,必然会影响军心。
但高仙之并没有犹豫,而是继续吩咐拔营,并将荣王的死讯快马上报朝廷,“所有人,即刻拔营动身,赶赴潼关。”
洛阳沦陷,风长清与高仙之连连败退,无奈只得弃陕郡而赴潼关,河南诸郡见东京失守,于是纷纷归顺叛军,其中便有临汝郡、弘农郡,济阴郡、濮阳郡、云中郡。
此时正逢陆善的心腹大将进攻振武军,苏仪遂朔方军东出,而潼关守军力量薄弱,各路援军皆未到达,临时募兵也需时日,于是军师颜庄与高上便向陆善提议攻打潼关直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