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让李忱明白,现在的大唐,已经看不到任何好转的生机了,唯一能够挽救的,便是更换君主。
“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受到恩惠,如果他有良心,便会懂得感恩,尤其是在快饿死之时,雪中送炭,只需一丁点的施舍,便是救命之恩,如果这样也算是收拢民心的话,那么臣无话可说。”李忱跪在地上说道,“让我眼睁睁看着那些老幼妇孺饿死在路上,见死不救,那么我宁愿背上这笼络民心图谋不轨的罪名。”
“张国忠说,你在扶持太子?”中原的事暂且过去,皇帝又问道。
“臣有何能力扶持太子呢?”李忱反问,“除了雍王这个头衔,以及一副残缺的身躯,剩下的,靠雍王妃的本家吗?”
雍王妃的本家只是苏氏的偏房,而苏仪也只是一个下郡的太守,并没有什么权势。
李忱几番话下来,成功打消了皇帝的顾虑,然而对于李忱的态度与说话的语气,皇帝很是不喜,以至于从一开始,他就不想与李忱对话,所以对她的态度也一直很冷漠。
——莲花汤——
就在皇帝与雍王单独对话时,苏荷也被宦官请到了莲花汤,这座宫殿与汤池,修建得极为精致。
汤池内香气四溢,张贵妃在每次酒宴之后都会进行沐浴,因为她讨厌身上那混杂的酒气。
因为同是女子,苏荷便也没有顾虑的踏进了汤池,宦官与侍女遂将房门合拢。
苏荷顺着飘出的雾气走到池边,看到了正舀水淋在身上的张贵妃。
她没有行礼,也不在继续靠前,苏荷站在离汤池数尺远的屏风旁,将张贵妃的玉体,尽收眼底。
不得不说,张氏的身材,是苏荷见过的所有女人中,最能勾起欲望的,就连苏荷见了,也羡慕不已,更何况那些男人呢。
“你要见的,应该是她吧。”苏荷先行开口说道。
“你们两个人,见谁都一样呢。”张贵妃漫不经心的回道。
“一样?”苏荷笑了笑,“对事,或许一样,但对人,又怎会一样。”
“怎么,对人,难道我就不能见一见雍王妃了?”张贵妃又道。
苏荷没有反驳,旋即找了一张胡椅坐下,“那么,贵妃娘子找我,是有什么事呢?”
见苏荷认真起来了,张贵妃便捂嘴笑了笑,“雍王妃既能够行军作战,想必也是聪慧之人,怎会猜不到呢。”
“所以你找的还是她呢。”苏荷说道。
“不呢,”张贵妃反驳道,她看着苏荷,“天下即将大乱,雍王妃应该回到北方去才对。”
苏荷盯着张贵妃,眼里颇有敌意,但她对于张贵妃的用心,却并不怀疑。
不管她在做什么,究竟有什么企图,但对于李忱,总是极好的,好到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
“你的神情告诉我,天下大乱是你所期望的,陆善的事,真的与你有关吗?”苏荷挑眉问道。
张贵妃摇头,“我期望的,只不过是与普通人一样,至于天下,都是那些男人们在做主,我这个弱女子又岂能左右呢。”
“天子会如此信任他,难道与你无关?”苏荷问道。
“雍王妃觉得,如果没有我,天子就不会宠信陆善与张国忠了吗?”张贵妃反问,“信与不信,难道仅仅靠认亲,就能增或减?”
苏荷自然知道,张贵妃也不过只是个可怜之人,没有身在其位,便也没有资格多说与谴责,“我能理解,她也能理解,可是天下人不能理解,史书不能理解。”
“我不在乎,”张贵妃说道,“那些不在乎我的人,我又为何要在乎他们的看法。”
“人死后,不过一抹黄土,”张贵妃用手掌舀起一勺水,“至于后世的评价是好是坏,人都死了,还有什么用呢。”
苏荷忽然明白了许尚服为她制作翟衣时说的话,或许就连自己,也没有张贵妃这般通透。
张贵妃抬头看着苏荷,提醒道:“张国忠与陆善的争斗已经到了生死的地步,张国忠为了取信皇帝,必会想办法激怒陆善,不出一年,陆善必反。”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的杨贵妃应该只是那种会撒泼嫉妒心强的小女人,所以对于政治之类的东西,没有什么头脑,也根本没有考虑后果(也肯定不希望安史之乱发生)
毕竟以前的时代对女人的限制太多了,毕竟向武则天上官婉儿这种女性,还是太少了。
不过上官婉儿参与过神龙政变(而且是关键性影响成败的人物)虽然武则天那么厚爱上官婉儿,但是上官婉儿相对的却没有那么忠心,因为神龙政变时,武则天八十多岁了。
第135章 长恨歌(八十九)
天圣十三年十一月下旬, 皇帝携百官返回长安,此时各地朝贡的使臣皆已来到京师,等候正旦的大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