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皇帝对待陆善更加亲近与信任,为了补偿了陆善,便赏赐了数万番邦进贡的珍宝,并打算秘密加封他为宰相。
作者有话说:
第130章 长恨歌(八十四)
是夜, 皇帝密召宠臣,驸马都尉、翰林侍诏张柏兄弟起草制书,欲以陆善立下军功之名加同平章事衔, 拜为宰相。
然而当制书被秘密送到政事堂审核时, 皇帝此举却遭到了张国忠的反对,宰相有封驳之权, 然而张国忠不敢忤逆帝命,于是连夜面见皇帝。
飞霜殿内烛火摇曳, 皇帝佝偻着身体,脸色阴沉无光。
“圣人!”张国忠扑通一声跪下,他知道行刺败露之后, 皇帝必然已经知晓是自己所为, “臣自知有罪,不敢奢望圣人宽恕, 然而今日翰林起草制命一事,恕臣无法加盖相印。”
“你?”皇帝伸出手。
张国忠再度叩首,“陆善虽有军功, 然他身为胡人, 目不识丁, 怎能成为我大唐的宰相呢,如果明日制书下达, 那么异族又将如何看待我大唐, 宰相乃是百官之首,用胡人担任, 恐四夷有轻我大唐之心。”
皇帝细细思考着张国忠的话, 就算自己强行要加封, 但若没有政事堂的加盖, 制书便不能奏效,他挥了挥手,扶着额头说道:“是朕糊涂了。”
“陛下要相信,臣永远都不会背叛陛下,臣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陛下,如果说章公是为了大唐,那么臣就只是为了陛下,章公是唐臣,而臣,仅为陛下之臣子。”张国忠郑重叩首道。
张国忠的话十分奏效,已至暮年的皇帝,便是需要像张国忠这样只忠心于自己的臣子,而非章寿那样的忠于国家与朝廷的大臣,虑再三后,皇帝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所不妥。
“张卿说的对,宰相乃文武百官之表率,用胡人,且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武将,的确欠妥,朕老子,行事过于草率。”皇帝旋即将张国忠扶起,“幸而有卿,提醒了朕,否则制书如下,就再难收回成命了。”
“此事圣人没有告知东平王吗?”张国忠问道。
皇帝摇头,“是朕密召两位翰林侍诏起草送至中书、门下省的。”
张国忠遂松了一口气,“如此,便可当做没有发生,若是圣人想要安抚东平王,可赏宰相以下的其他官职或者头衔。”
“陆善已爵至郡王,又为三镇节度使,依卿看,赏陆善什么官职为好?”皇帝坐下来,耐心的询问着张国忠,至于行刺之事,早已抛诸脑后。
“国朝官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又有左右副官,其中尚书省有左右仆射,高宗时,以仆射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方可入政事堂议事,而至中宗、睿宗时,又有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也不参与议政的的尚书仆射,至圣人当朝,左右仆射再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官阶之高,然非宰相之列。”张国忠奏道。
皇帝听后细细思索了一番,“卿是说,用仆射一职,代替宰相?”
“仆射乃尚书省之副,已是高官,那些寒门学子苦读多年,都未能登此,圣人赏东平王仆射官职,东平王应当满足与感恩才是。”陆善说道。
皇帝听后摸着长须点头,“就依卿所言。”
天圣十三年,正月,皇帝携还宫,欲拜东平郡王陆善为宰相,遭到右相张国忠阻止,遂加封陆善为尚书左仆射。
正月十日,又赐陆善未曾封赏官职的两位儿子三品官与四品官。
然而皇帝欲要秘密加封陆善为宰相而中止的消息,不知因何而走漏,所以当仆射的封赏下来之后,陆善感到很是不悦,也让他感知,只要有张国忠在,自己绝不可能成为宰相,而皇帝明知张国忠的行刺之举,却不加以惩罚,这使陆善很是记恨,其野心也进一步加大。
封赏下来之后,陆善进宫谢恩,并借此机会向皇帝求要官职。
“臣深受圣人信任与恩宠,今升至仆射,高官厚禄,无以为报,臣为胡人,自小生长于草原,最善驯养之事,故而臣请兼领闲厩、群牧使,为圣人驯养御马。”陆善跪伏于皇帝膝前请命道。
“哦?”听到陆善既然愿意领这等苦差事,皇帝大为惊讶,“卿可知,闲厩马有万余匹,此外还有骆驼、巨象,以及供时狩的雕、鹘、鹞、鹰、狗,五坊,皆归闲厩使所管,其中事物繁杂,甚是操劳。”
“臣不怕艰辛。”陆善回道,“臣是孤苦之人,生长于草原,幼时以替人放牧为生,没有人比臣更懂怎样饲养一匹好马了。”
皇帝便大笑道:“好好好,卿既有此心,朕也不能驳了你的愿。”
天圣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皇帝又加封陆善为闲厩、陇右群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