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72)

------------------------------

——西市·胡姬酒肆——

杨儇跟随侍从来到西市,经过一条街巷,左侧有波斯邸、常平仓,西北隅还有一个放生池,沿放生池向下有一条河流,朝东南方向横穿西市,右侧河边有磨行、炭行,继续往南走,杨儇便被带进了一个屠宰场。

左右都是肉行、屠行,以及各种卖肉的食店,屠夫手起刀落,一只羊头便被斩下,挂了起来,他便开玩笑道:“这位好汉,我说,这地方怪渗人的,一会儿若是说错了话,该不会被送到这儿屠宰吧?”

一路上,杨儇都在调侃,惹得侍从十分不爽,他回过头,瞪了一眼杨儇,“状元郎怎如此嘴碎,难道你的状元,是说出来的不成?”

“诶呀。”杨儇旋即捂住嘴巴,因为他们走到了卖肉食米面的市场尽头,再往前走就是卖各种丝织物的布行了,布行门前还摆放着针线。

“到了。”然而他们并没有继续往前走,侍从指着一家酒肆说道。

杨儇抬头,眼前一亮,只见招牌上写着胡姬酒肆四个大字,“胡姬酒肆。”

“哎呀,子慎,咱们来了一个好地方。”杨儇笑眯眯道。

“早就听闻过西市的胡姬酒肆。”鲍昉说道,“但一直没有去过,这地方去一次,应该要不少钱吧。”

“诶,今日反正有人做东。”说话间,杨儇已经下了马。

酒肆里的打杂,看二人身上的襕衫,热情相迎,“几位客官,里边请。”

“看好贵人的马。”侍从吩咐道,随后便领着二人上了楼。

来到一间上等的甲字号房,侍从低头禀道:“郎君,人已经带来了。”

“请进来。”屋内有声音传出。

侍从便将房门小心拉开,“请。”

杨儇与鲍昉对视了一眼,随后脱靴入内,云袜踩在地板上,发出了挤压的声响。

长平王跪坐在茶案前,见人入内,起身相迎。

“杨儇、鲍昉,见过长平王。”来到屋内,杨儇变得正经了许多。

长平王高兴道:“终于见到二位先生了。”

“长平王?”杨儇故作疑惑。

“某在此,等的就是二位。”长平王道,“先生高才,今日得中状元,可喜可贺。”随后又请二人入座,并亲自斟茶。

案上摆满了酒肉胡食,就只差叫陪酒的胡姬入内,起舞助兴了。

对于长平王自降身份的招待,杨儇并未推辞,“长平王的意思,杨儇明白了。”

“东宫的难处,并不需要刻意去解,”杨儇继续说道,“天子闭目塞听,大乱将近,长平王现在需要的,是可以治世与救世的人才。”

“何为治世?”长平王问道。

“文可治世,武可救世。”杨儇说道。

“文是何人,武又是何人。”长平王又问道。

“文,就在长平王眼前,”杨儇看了一眼鲍昉,“武,在地方。”

长平王看了一眼杨儇身侧的年轻人,鲍昉旋即叉手,“进士第四十人,鲍昉,幸见长平王。”

长平王回礼,随后又看着杨儇,“既然先生的好友是治世的文臣,那么先生呢?”

“我?”杨儇摸了摸齐整的长须,“不怕长平王笑话,杨儇幼读诗书,颇好鬼谷,曾经的志向是想做张子那样的谋士,不过长平王身侧已经有伊尹了。”

-------------------------------

——河南道·淮阳郡——

于关中相邻的河南道,民不聊生,新官上任,见此场景,便都行贿赂调离,只有少数官员,不忍百姓挨饿受苦,选择留下,重振当地民生。

如不愿与张国忠为伍的清河县令张荀,任满后召归,却请辞京官,来到真源县为县令,穷苦百姓家的男丁被全部征走,而土豪劣绅却用卑劣的手段买通御史,使其家族免受征兵。

张荀上任后,便开始肃清当地吏治,将当地恶吏处决,做事公正廉明,并收纳流民,亲自带着县廨的衙役、不良人,帮扶家中没有男丁的穷苦百姓耕种。

李忱一行人在井边架起了一口大锅,就地煮起了米粥,因胡饼坚硬,有些人饿急了,便会狼吞虎咽,所以李忱并没有着急发放。

“慢慢来,不要一口气全吃了,这里有粥,有水。”李忱耐心的劝说着众人。

很快,李忱的举动便引来了附近村庄的其他饥民。

领到粮食的百姓,见李忱仪表不凡,便误以为李忱是真源县令张荀。

“郎君是活菩萨,张县令吗?”饥民们跪在地上感恩道。

李忱推着轮车,将老妪扶起,“老人家,我不是您说的张县令。”

“张县令是谁?”苏荷问道。

“淮阳郡有个真源县,新到不久的县令叫做张荀,每隔一段时间,张县令都会到灾地施粥,也曾来过陈县,他的名声很大。”饥民中有人回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