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荷陷入了沉默,李忱便将纸张揉成团扔进了小炭炉内,“长安怎么可能没有呢,只是它们,都被虚假繁华掩盖了而已。”
苏荷看着炭炉,又看向窗外,田地里杂草丛生,明明已至春日,却无人翻耕田地,剑南的战事,她有所听闻,包括中原的募兵,但她没有想到,经过募兵之后的中原,竟然会变成这样,与长安相比,这里简直就是炼狱,“因为去年朝廷征兵,将所有劳力都抓去充军了,所以这一路上,才有如此多的慌田吗?”
李忱的脸色十分平静,面对这样的场景,她没有像苏荷一样表现的十分气愤。
因为这首歌谣,在出来之时,她就已经听过了。
马车在官道上平静的行驶着,偶尔能看见路边有枯瘦老妪带着衣衫破烂的孩童跪在地上乞讨。
冻死与饿死的尸骨,无人清理,就这样暴露于野。
曾经富庶的中原地区,如今毫无生机,一路上只有遍地哀嚎。
“吁。”马车忽然停下。
“住手。”文喜拔出佩刀怒斥。
“娘子,附近有好多饥民。”青袖探进车内说道。
苏荷将李忱扶出车,才发现她们已经被饥民所围,但这些饥民大多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幼妇孺,她们无法下地耕作,即使家中有男丁参军,却依旧要缴纳沉重的赋税,无法生存,便只得离家流亡。
然而富庶的州郡早已接到朝廷的旨意,不但不接纳流民入城,反而鞭打与驱赶,以营造一种繁荣昌盛的现像。
但就像李忱所言,这只是虚假的,北唐的根基,已经从骨子里烂了。
“文喜,快将干粮拿出一半来,到水源地去发放。”李忱说道。
“喏。”
她们找到一口井,因为无人打理,而凌乱不堪,周围还有几具饮水充饥而饿死的尸体,侍从将尸体挪开,李忱下令将其安葬。
文喜将粮食拿出几袋,“不要抢,一个一个来,都会有的。”
苏荷这才发现,她们后面跟着的马车上,除了行礼,有一半装载的胡饼,是李忱从朔方离开时命文喜准备的。
“李郎,你一早就知道这路上会遇到这种情况吗?”苏荷看着分发胡饼与其他干粮的李忱。
“不是一早,而是一直。”李忱说道,“但中原的饥荒,远不是我能救的,我只能救今日,但今日过后…”
“即使只能救今日,也比朝堂上那些只会贪图享受的人要好,”苏荷说道,她拿起一张胡饼,“也许只要挺过了今日,她们就能活下来,即使不能救下所有人。”
作者有话说:
动荡时期会写一些群像,不写异性cp
第119章 长恨歌(七十三)
——升平坊·孝真公主宅——
公主宅的花园内种满了奇花异草, 如今盛春时节,百花齐放,盛开的牡丹,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 引来无数蜜蝶流连忘返。
有名贵的花木没有挺过寒冬,死在了这盛春之中, 孝真公主见其枯枝不再生芽,便毫不留情的命人将其连盆一起扔弃。
“公主, 这盒胭脂,价值千金,镇敢保证, 全长安, 哦不,全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盒了。”得到御史一职的苏镇, 变得更加卖力讨好孝真公主,凡事孝真公主所求,无有不应, 而今日献上的, 是一小罐胭脂。
孝真公主看着用玉制作的罐子, “价值千金?”
苏镇点头,并解释道:“它用了西域进贡的蔷薇水, 加之麝香、龙涎, 与真珠粉研磨,有奇香, 可引蜂蝶。”
“奇香?”孝真公主遂将罐子打开。
数种香味混合在一起, 经过处理之后, 味道变得极淡, 像是花香,又像是蜜香,十分清甜。
园子里的蝴蝶,竟被这胭脂散发的香味所吸引,苏镇见状笑眯眯道:“镇说的没错吧,光是研磨的真珠,就值五百金,产自南海,每一颗的品相都能称得上是贡品。”
“东西不错,吾很满意,收下了。”孝真公主道。
第一次听见孝真公主的满意与称赞,苏镇窃喜道:“公主喜欢就好。”
“我乏了。”孝真公主道。
苏镇识趣的叉手道:“公主好生将养,苏镇告退。”
苏镇离去后,孝真公主将胭脂收起,问道:“长平王哪里如何?”
“贡院才放榜不久,长平王按公主的吩咐,去见了状元杨儇,不过…”侍女抬眼看着孝真公主。
“不过什么?”孝真公主眉峰一转。
侍女吓得扑通跪地,“长平王去的是西市的胡姬酒肆。”
听到侍女的话,孝真公主轻皱眉头,她拿起手中的胭脂玉罐,“罢了,只要事情能够办成,在哪儿都是一样的,况且西市鱼龙混杂,更能掩人耳目,如今张国忠想要扶持庆王,东宫能够倚靠的人太少了,这些新科进士,尚未踏入浑水之中,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