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63)

“李淑名淑,却并非淑人君子,李淑有着自己的私利,与郡王妃,各取所需。”李淑回道,“与王叔,与姑母,”他抬眼看着孝真公主,“如是。”

作者有话说:

折柳送别很早就开始了,而唐代是最盛行的。

第115章 长恨歌(六十九)

天圣十一年六月, 宰相张国忠再次发动与南诏之间的战争。

同月,黔中都督赵国忠,云南太守李密, 破曲、靖二州, 俘虏各部落共计六千三百余人,张国忠遂令云南太守李密从六千俘虏中挑选出一千余精壮力士, 与各部酋长押送至长安,向天子献俘。

李密归来见天子, 并献上俘虏,令皇帝大喜,下诏嘉奖诸军将士, 右相张国忠也因此得到了他想要的吏部尚书一职。

在张国忠兼任吏部尚书之后, 总管一切官员调动与升迁,并利用职务之便, 大量扶持党羽,排除异己,同年十月冬, 张国忠荐吏部司勋司, 司勋员外郎崔远为剑南留后, 获允。

同月,皇帝欲游幸华清宫时, 却接到了边疆的丧报, 去年接替高仙之为安西四镇节度使的将领王成现于碎叶城病逝,消息传入长安, 皇帝下诏厚葬, 并召见文武官员, 商议安西四镇节度使的继任人选。

是日清晨, 皇帝先是召见了右相张国忠,询问安西四镇节度使的将领人选,张国忠所呈名册,皆为心腹党羽,皇帝默然不语,未给答复,后又召曾为安西四镇节度使的高仙之入宫商讨。

——宣阳坊·右羽林大将军高仙之宅——

“启禀阿郎,右金吾卫大将军李司言求见。”奴仆至浴房门外轻声提醒道。

“请到书房。”高仙之嘱咐道。

“喏。”

天子召见,必先焚香沐浴,高仙之从浴桶中坐起,强壮宽厚的身躯上,有着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疤痕。

简单擦干后,只裹了一件单薄的袍子便推门而出。

高仙之来到书房,婢女将他的公服革带以及六合靴也送到了书房。

李司言对于他来说,不但是同朝共事的同僚,更是出生入死的兄弟。

“司言。”高仙之一边穿着衣服一边说道,“这大清早的赶过来。”

“将军。”李司言看着这个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兄弟,“圣人召你入宫了?”

高仙之点头,“这不刚沐浴更衣,正要进宫去。”

“圣人也召见了右相,恰逢安西四镇节度使王成现病逝,此刻又召将军你入宫,恐怕是为了后继人选。”李司言道。

“应该是吧。”高仙之淡然道。

“将军心中可有人选?”李司言问道。

高仙之穿好公服,看了一眼李司言,旋即坐下,他抬起鹰眼,“司言,是长平王让你来的吧。”

李司言不语,高仙之便又委婉的说道:“我在西域边陲呆了这么多年,打了无数次仗,安西都护府的局势,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又怎么可能为了讨好右相委曲求全,而置安西的将士们于不顾。”

“张国忠权势滔天,西南已为他所掌控,若在再加上安西四镇,那么这天下,真的就是张陆二人的了。”李司言说道。

“这我知道。”高仙之回道,“安西局势复杂,绝不可用一些虾兵蟹将坐镇,但是眼下朝中的局势…何人可托呢。”

“将军可还记得,与我同在将军麾下效力的节度判官风长卿吗。”李司言问道。

“当然记得。”高仙之回道,“毛遂自荐的风长卿,我曾以貌取人,差点错失了这个奇才。”

“长卿有将才,又久在安西,如今为行军司马,极为了解安西四镇的情况,由他来接替,再合适不过了。”李司言说道。

然而李司言的话却遭到了高仙之的拒绝,他长叹了一口气,无奈道:“长卿曾是我的侍从,是我麾下的心腹部将,我若在此时推举他,恐有内外勾结的嫌疑,天子的疑心太重,稍有不慎,被奸人抓到把柄,便会引来杀身之祸。”

“正因为长卿是将军的部下,所以将军知道他的为人,今日如果默言,让安西四镇落入了张国忠的手中,那么一旦他彻底掌控了朝堂与地方,还会放过你我吗,张国忠是什么样的人,满朝文武都清楚,他与李甫不同,他是一个心胸狭隘,容不下大才的人,如今他与东宫势同水火,若再得兵权,东宫危矣,天下危矣。”

高仙之看着昔日麾下猛将李司言,如变了一个人似的,“你今日这些话,与平常不同,也是长平王授意的吗?”

李司言没有否认,“重镇不能交由奸人,否则天下必乱,将军觉得张国忠有慧眼可识英雄吗,陆善在国之东北,手握重兵,若西南西北全在张国忠手,一旦陆善起了反意,那么张国忠推举的那些人选,可敢拼死抵抗,护我家国吗?想想南诏之事,张国忠以权谋私,使我北唐丢失了这块领土,不但没有受到责罚,如今反而成为了中书令。”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