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聊什么呢。”苏荷端着一碗汤药踏入书房,随后走到李忱身侧,似监督一般催促,“李郎,该喝药了。”
文喜朝入内的苏荷叉手,“王妃。”随后便从书房离去。
“衣物我都收拾好了,府上的事以及京郊的田地与庄园都交给了陈长史,前些日子去看了果园,长势不错,等秋收后应该能赚上不少。”苏荷说道,“接管账目之后,我才知道雍王府的开销竟这般大。”
在九原郡时,苏仪虽有妾室帮忙打理内院,但中馈都是由嫡女一手操持,在苏荷年长之后,长姊们相继出嫁,内宅便由苏荷接管,对这些事物也还算得心应手,尤其是在账目之上。
李忱将碗中的药饮下,笑道:“我都说了嘛,我很穷的,给你的聘礼,已经是我全部身家了,之前的马蹄金,还是孝真三姊姊给我的呢。”
“咱们的雍王就算是穷,也大方的很呢。”苏荷又道。
崔氏成婚那日,李忱送的贺礼,都是价格不菲的珍物,上好的绫罗与蜀锦,王府里总共就那么几匹,全都当做贺礼了。
李忱半眯着笑眼,“谁让我就这一个表妹呢。”
“算啦,看在你陪我回家的份上,不跟你计较。”苏荷说道。
李忱摩挲着下巴,细细打量苏荷,“从前我怎么没有发现,七娘竟还是个小财迷?”
“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有钱…什么鬼来着…”苏荷倒也不否认自己爱财,努力回想着脑海里仅有的书本。
“有钱可使鬼,而况人乎。”李忱道,“这是西晋隐士鲁褒所创作的一篇赋文《钱神论》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苏荷说道,“现在虽然什么都不缺,可若有一天真的出了事,说不定钱就派上大用场了,倘若是在乱世,这些钱,就是一支可以作战的军队。”
“不过呢,”苏荷又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拿嗟来之食,不取不义之财,该节省的,不能肆意挥霍,但该拿出的,也不能吝啬。”
李忱听后,笑了起来,“七娘还是个理财有道,坚持原则之人。”
苏荷上前捏了捏李忱的脸,似乎比刚见面时圆润了不少,“所以,娶了我是你的福分,你不是总说时局动荡吗,万一真的天下大乱了,我就用这些钱招兵买马,”她拍了拍胸脯,豪爽道,“只要你跟着我,我保着你。”
苏荷胆大而狂妄的话,让李忱大笑了起来,而后她将苏荷拉入怀中,朝她比了一个手势。
苏荷便抬手勾上她的脖子道:“我就知道十三郎又要说这是杀头的话了,但这样的话我只在你跟前说过。”随后又凑到她的耳侧小声道:“我说的对吧,你心里打的小算盘。”
“你怎么这么聪明。”李忱看着苏荷,抬手勾了勾她的鼻子。
“不告诉你。”苏荷旋即从她腿上离开,“我娘可是商贾出身,铜臭之味,我岂能察觉不到呢。”
李忱看着她的身影,几乎不离左右,随后她指着书架的高处。
按照李忱的指示,苏荷将她要的书一一拿出,“这本吗?”
“对。”
“好。”
“这是什么书呀。”拿出的时候,苏荷在书架的一隅看到了一本《幽明录》
李忱正在低头整理苏荷帮忙拿下来的书籍,听到疑问后抬头看了一眼,“临川康王刘义庆的幽明录,这是一本讲述鬼神灵怪的故事书。”李忱解释道,“不过我没有仔细看。”
听到是故事书,苏荷一下来了兴趣,于是将其从书架上拿了出来。
“你要看吗?”李忱问道。
“不,”苏荷摇头,“你看,然后睡前当做故事讲给我听。”
李忱瞪着双眼,随后半眯着笑道:“好。”
作者有话说:
把鬼故事当睡前故事,哈哈哈哈…
苏荷喜欢钱(谁不喜欢钱呢)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生活在边镇。(九原郡,唐玄宗改丰州置九原郡,是现在的内蒙古地区。)
唐朝到这个时候腐败不堪,一些边陲地区的军饷被层层克扣。
第113章 长恨歌(六十七)
是夜
在一处阴暗的密道中, 两道斜长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地上闪烁的微弱灯光,难以辨别清楚人脸。
但从声音可以判断, 谈话的二人是一老一少。
“小郎君。”言语恭敬的老翁虽已是白发丛生, 却双目十分有神。
“阿翁,我明日就要启程离京了。”
“郎君离京, 是为躲避锋芒,以及东宫与政事堂么?”老翁问道。
“算是吧, 人心这种东西,只要得到一次就够了,长安城中的道观寺庙无数, 破了又修, 塌了再建,明明连饭都吃不饱, 却还要去求神拜佛,千百年来的教化,让百姓越来越愚昧, 他们信奉神明, 因为这是生活在苦难中的人, 唯一可以寄托的,阿翁相信, 这世间有真正的圣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