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195)

然而,十六卫中的监门卫,竟也有叛军存在,宫城夹道只有左右两端出入,左入右出,而反叛的监门卫,正是今夜值守的监门卫右翊中郎将府的中郎将,夹道出口完全被赌死,而身后又有大批追兵。

“昏君!”

中郎将穿着绯袍,外披甲胄,握着腰刀站在城楼上。

声音在夹道内回响,吓得众人抬头,阴暗的城楼上举起了数十火把。

龙武军大将军陈元礼呵斥道:“放肆,魏温,汝为大唐臣子,岂可做以下犯上之事。”

皇帝睁着老眼,“城楼上的,是谁?”

“是开皇二十六年战死的河西节度使魏老将军之子,开皇二十五年,圣人还命右拾遗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慰问。”陈元礼与之解释道。

“胡说,魏公之子,怎会反叛。”皇帝反驳道。

冯力站在一旁,压着嗓子提醒,“魏公曾为太子少傅。”

冯力所说的太子,自然不是如今的太子李怏。

当年只是屠尽了东宫,以及废太子亲近之人,而魏温之父,恰好于前一年战死,也因此保全了族人。

皇帝这才醒悟,“这么说来,他是废太子一党的人。”同时,面对今日的局面,皇帝也十分懊恼,“当初,朕就应该杀光所有与废太子有关的人。”

“昏君误国,我等是来为大唐除害,匡扶社稷。”中郎将说道,随后他命人将五花大绑的周王送到城前。

“圣人,是周王。”

“天子昏庸无道,宠溺妖妃,任用奸相,祸国殃民,致使百姓饥苦,有怨不能诉,奸佞把持朝政,寒门士子无望,东宫仁孝,却处处遭受打压、排挤,你这样的人,实不配为人君,亦枉为人父。”中郎将说道,随后拔出横刀架在周王的脖子上,命左右将其推上前,按于城墙上。

皇帝今日听到的所有口号,无不是拥立太子与弑君之言,即便太子为他挡刀,然而这些声音入耳后。皇帝的疑心便只增不减。

“昏君,等听好了,杀了妖妃,”中郎将要挟道,“否则,我便将他从城楼上丢下。”

皇帝看着负伤的太子,“三郎,朕要你抉择。”

皇帝的话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唯独张贵妃神情依旧,眼中毫无波澜。

卫应物随在她的身侧,感受到了她藏在心底的悲伤,“贵妃…”

张贵妃闭上双眼,“谁会真正在意你呢,不过,旁人的在意,对我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旁人?”卫应物眼波流转,眉眼微动。

长平王扶着受伤的父亲,此时太子因伤口流血而脸色苍白,“阿爷,儿…”太子看着皇帝,“儿,儿…”

“阿爷。”长平王扶住昏厥的太子。

对于太子的晕厥,皇帝心中没有一丝波澜,他紧皱起眉头,抬头看着城楼,眼里散发着帝王的无情与冷峻,“朕是天子,是这天下的主人,没有人可以要挟朕,周王若是死于你手,乃殉国而死,而你,弑君乱国者,终将受到严惩。”

中郎将在城楼上听到皇帝的这番言语后,仰天大笑了起来,“不愧是一夜连杀三子的冷血帝王,当真是一点父子情分都不念。”

皇帝转身夺过身侧侍从的横刀,将其架于太子脖颈上,“你们要拥立这个人做天子吗?”

中郎将见之,向前走了几步,他像是十分紧张一般,“昏君!”

“朕今天把他杀了,你们又能如何。”皇帝道。

见皇帝糊涂昏聩,身侧众将与长平王纷纷上前拦住,“陛下。”

“圣人。”

“翁翁,恐是贼人离间之计。”长平王拉着祖父的手劝道。

然而众人越是阻止,皇帝便越是深信此次叛变与太子有关,因为眼下,只有太子最为可疑。

“放开朕,你们都要造反吗?”皇帝怒号。

“圣人三思。”众人齐刷刷跪伏于地,一些士卒身上还带着刀伤

“你们…”皇帝看着众人,随后又看了一眼旁侧的张氏,“不杀太子,朕也绝不会将贵妃交出。”

中郎将见皇帝如此凉薄,便命人将周王丢下城楼。

虽宫城夹道两侧的城墙并不算高,但捆绑着手脚不死也会成为残废。

右金吾卫大将军李司言见状,拽住两名金吾卫,搭建起梯,随后踩着他们的肩膀一跃而起,仅是片刻功夫,李司言就拽住了正往下掉落的周王,随后又借城墙的斜坡飞下,安稳落地。

军中响起一片喝彩,“不愧是神通将军。”

“杀!”中郎将挥手下令。

城楼上遂有弩手向下放箭,“列阵!”陈元礼挥刀将周王身上的绳索斩断,向后吼道。

持盾的禁军排成方阵,将皇帝与太子一行人护在中间,然而一阵箭雨下来,护卫的禁军与卫士都损失惨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