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177)

作者有话说:

相互撩拨

唐玄宗开始,儿孙都是没有权力与实封的,太子的东宫也是虚设,太子是不住东宫的,而是跟着皇帝住在东边的院子,称少阳~也不会监国。

文里不会全部照搬,除了没兵之外,这个东宫太子还是有一些属官的(文官班底)左右春坊等

第79章 长恨歌(三十三)

天圣十年冬, 斗鸡殿传来了欢呼声,皇帝带着张贵妃与亲从官们斗鸡取乐。

其中皇帝的斗鸡为侍卫官卫应物为之挑选,连续多日, 这只斗鸡都未尝败绩, 皇帝高兴之下重赏了卫应物。

这使得同僚纷纷投来夸赞,“卫郎可是好本事, 不仅精通诗词,连这斗鸡都如此厉害。”

亲从官中有卫氏故交, 遂笑道:“斗鸡走马算什么,咱们卫郎在长安出名的可不单单是这个,关中望族, 风流子弟, 当数卫郎,世家贵女, 哪个不知,谁人不晓呢。”

十一月初,皇帝又于按歌抬设宴, 向仲通在皇帝高兴之际, 趁机推举张国忠为剑南节度使。

十一月中, 御史中丞张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引右相李甫不满。

天圣十一年正月, 在华清宫过完整个冬天的皇帝, 带着后妃、宗室以及文武百官浩浩荡荡返回长安。

长安、万年两县,刚至长安, 便又马不停蹄的筹备起了上元节的相关事宜。

——雍王府——

文喜站在书房内, 小心翼翼的看着李忱, “郎君, 不是小人粗心大意,实在是邢载每次去的地方都太过嘈杂了,人挤人的,害怕被发现,小人又不敢跟得太近。”

李忱看着自己书桌上列出的名单,其中还包括太子李怏,“这件事先不提了,我交代你的事,办妥了吗?”

文喜连连点头,“都已经安排好了。”同时他也十分疑惑,“郎君,上元节真的会…”

“安排好了就行。”李忱打断道,她将一册简书合起,“此事万不能出差池。”

“喏。”

----------------------------------

天圣十一年,正月。

——蓬莱山——

帝召御史大夫王珙于蓬莱山对弈。

初春的寒风吹入蓬莱阁内,使棋盘旁侧铜炉里的炭火越烧越旺。

“卿的棋艺越发好了。”险胜的皇帝摸着白须说道。

因常与弟弟以及邢载对弈,王珙的棋突飞猛进,早已远超皇帝,今日之败,只是故意巧妙设局,以此来讨皇帝开心。

“臣的棋艺还是不如圣人。”王珙说道。

皇帝随后叹了一口气,“最近,朕越发感到心力交瘁,卿也应该听到了,朕回长安时,百姓们的议论。”

王珙点头,叉手道:“圣人日理万机,辛苦操劳了数十年,方得来这太平盛世,百姓们哪里懂得圣人的辛苦呢,华清宫不过是将养身体,散心之地,只有这样,圣人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从华清宫返回长安的路上,尽管有禁军阻拦,可还是出现了许多谩骂之声,有些是西南逃荒到长安的,还有些是因为中原征兵而家破人亡的。

皇帝很是愁苦,等想要追寻原因时,那些人却销声匿迹了。

“圣人的烦忧,乃是百姓,如今圣人回到长安,又临近上元,臣有一议,可解圣人之忧。”王珙起身跪伏道。

“哦?”皇帝大喜,“卿且说来。”

“上元佳节,天官赐福,当与民同乐,圣人何不施此恩惠,让百姓们明白,圣人的心中,心系天下万民。”王珙奏道。

“何为与民同乐?”皇帝问道。

“将宫宴设于宫外,圣人登临城楼,天降福泽,百姓必欢呼雀跃,拥戴圣人。”王珙道。

听着王珙的话,皇帝喜出望外,“吾果然没有看错王卿。”

“冯力。”

“老奴在。”冯力弓腰上前。

“着有司将花萼相辉楼的夜宴挪到兴庆楼上,凡一切演出,皆于城楼之下,吾要与吾的子民们同赏。”皇帝高兴道。

冯力听后没有立马照办,“大家,御宴非小事,上元之夜,金吾驰禁,长安城中鱼龙混杂,恐还有诸胡细作潜入,若将宫宴从宫内搬到宫外,恐禁军难护圣驾安危。”不仅是如此,没有城池作为屏障,禁军的护卫工作也会增大难度,也意味着要抽调更多的人马。

“如今是太平盛世,上元之夜,万家灯火,又能出什么事呢?”皇帝不以为然,“若有事,当属官员失察,你们全都要治罪。”

冯力听后心惊,叉手道:“老奴遵旨。”

天圣十一年,皇帝于兴庆宫城楼上举办上元夜宴,同时调北衙禁军宿卫,长安城防的缺口遂由南衙十六卫补充。

花萼相辉楼的舞台搬至兴庆门前,这也就意味着,仅供皇家观看的歌舞与百戏,今夜全城的百姓都能见到,包括许贺子的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