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149)

整首曲子,张贵妃的视线都不曾离开,或许,她也很吃惊,从不在人前显露,这才是真正的李忱。

“使者觉得如何?”皇帝开口问道。

突厥使者无话可说,只得连连称赞,皇帝大喜,挥手道:“赏。”

许贺子跪伏谢恩,李忱便也要撑着身体从轮车上起来跪谢。

花萼楼内数千人之众,皇帝本欲挥手制止,可转念一想,便又收回了手。

不出意外,李忱从轮车上跌落,众人都为之捏了一把汗,苏荷从席座上紧张的走出,扶着李忱谢恩,她很是不解,“你何必勉强自己呢?”

苏荷的出现,让花萼楼内所有高官与宗室都看清了她的样貌,苏荷的突然离席,没有人出言阻止,皇帝也没有表态。

许贺子本想搀扶的,但看见苏荷之后,便打消了念头。

“谢圣人。”

苏荷将李忱带回了坐上,并询问道:“有没有怎么样?”

李忱摇头,覆她耳畔小声道:“我是故意的。”

“嗯?”苏荷扫视了楼内一眼,发现原本听到笛声,对李忱抱有期望的大臣们,在看到李忱连站立都无法的时候,全都变了失落与无望。

许贺子的演唱结束后,已经是临近子时的深夜,卫应物见雍王安然落座,遂叉手道:“下官先行告退。”

李忱回头,“卫侍卫。”

“大王?”卫应物不解。

……

片刻后,卫应物回到御座下,朝立候的宦官嘀咕了几句。

只见宦官走到皇帝跟前,弯腰小声奏道:“启禀圣人,雍王说身体不适,想要先行请离。”

皇帝看了一眼雍王,挥了挥手,得到皇帝允许后,李忱与几位兄长以及姑母打过招呼,便与苏荷提前离开了花萼相辉楼。

陆庆绪见二人离开,便也想离席,但被陆善阻止。

花萼楼内的歌舞声极大,即便在兴庆宫外也能听到。

出了兴庆宫,苏荷扶着李忱登上马车,“驾。”

横街太过拥挤,马车便向南边的十字街驶去,万年县靠南边的几座里坊,人烟稀少,因而成为了种植的菜园或园林。

路过一片梅林之时,李忱命车夫停下,苏荷将其扶下车,推着她来到梅树下,李忱抬手折下一支红梅,闻着花香,心情十分愉悦,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声巨响,砰!——直入云霄的焰火,重叠于圆月之上爆炸开来,万丈流光滑落。

这是宫中为迎接上元而放的焰火,此刻,花萼相辉楼内空无一人,皇帝带着满朝文武移驾至庭院观赏焰火。

苏荷被这长安的焰火吸引,她抬头看着天空,连心情也变好了,她转过身想要与李忱说些什么,却因高兴而忘了脚下。

“小心。”李忱抬手道。

苏荷被梅树下一块石头拌倒,因离李忱很近,下意识便扑向了李忱。

她倒在李忱怀中,拽着她的臂膀缓缓抬起脑袋,这一刻,周围的气氛似乎凝固。

春风拂过梅林,卷起片片花瓣,她们靠得很近,苏荷飘拂起的披帛从李忱的手背上划过。

花香与人身上的味道参杂在一起,每逢靠近之时,她都能闻到。

李忱将手中已经削去树皮的花枝簪到苏荷的发髻上,柔声说道:“朱颜长似,头上花枝,岁岁年年。”

苏荷楞了,李忱却半眯着双眼微笑,“上元安康。”

在焰火的照耀下,李忱的五官逐渐清晰,那双透彻的眼睛,也无比柔和,苏荷看得入神,连目光也渐渐变得呆滞,温柔而撩人心弦的话就在耳畔,声声入耳,苏荷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暖。

“上元安康。”她闭上眼睛,勾起嘴角笑着回道。

---------------------------------

上元节的长安城,通宵达旦,直至深夜,这热闹也不曾退去半分。

母亲怀里的幼童早已趴在肩膀上入睡,游人不减,而贩卖应节之物的行商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已至深夜,花萼相辉楼的夜宴终于散去,宗室外戚与文武百官各自出宫回家,诸国使者有的回到使馆,有的则继续参观着长安城的夜市。

皇帝与张贵妃并没有留在兴庆宫内,而是走夹道返回大明宫,上元佳节,皇帝也没有陪同张氏留宿承欢殿,而是独自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今夜,或许是张贵妃知道了皇帝的心思,又或许是自己的心情也变得越发复杂,乃至久久不能平静,她并没有再胡闹,而是任由皇帝离开。

寝殿内,皇帝屏退了所有宫女太监,陪伴他的,只有铜炉里滋滋作响的炭火,以及案上的烛灯。

烛光闪烁,宴后回来,皇帝便换了一身杏色袍服呆坐在御椅上,湿红的双眸里,映着画卷上的年轻仕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