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在歌舞与胡乐的助兴中,吟诗作画,饮酒行令,更有人在冰面上玩起了投壶。
“寒冬之日竟也能吃到如此新鲜的瓜果。”苏荷盯着桌上红红的果子,“这个又是什么?”
“这是西域的柰果。”李忱回道。
另一旁,文喜靠坐在护栏上,手里抛着一枚铜板,准备向那双耳壶投去。
“李十二娘出来了!”青袖激动的向文喜一掌拍去。
使那枚铜板从他手中脱离掉了下去,文喜拉沉着脸色,忍住气道:“我说,不就是一个舞女,你至于吗?”
“那可是公孙大娘的弟子哎。”青袖道。
--------------------------------
——曲江楼——
家奴将今日收集的书墨送到曲江楼,其中,一个家奴拿着一张没有盖印的麻纸上前请罪,“阿郎,此人入内时只写了四个字,且不曾盖章,因不符合规矩,小的推辞不受,但他的奴仆却示以官家鱼符…”
王元宝拿过纸张,“长安万年…这字倒是写的不错。”随后交给了身侧的门客。
“这笔法是临摹书圣兰亭集序而来,似曾相识。”门客仔细打量着宣纸上的字,忽然想起来道:“我想起来了,这是褚立言的字。”
“褚立言是谁?”王元宝不解。
“小褚,褚延桧。”门客解释道。
“就是那个临草书十七帖与兰亭集序而名世的大书画家?”王元宝惊道。
门客点头,“正是。”随后他又起了疑,“不对,褚廷桧是京官要员,怎会出现在此次消寒会上。”
“会不会是他的学生?”王元宝道。
门客摸着胡须思索,纸上未留姓名,“他可是当今书画第一人,有谁能学得如此相像呢。”
“那人在哪儿?”王元宝扭头问道家奴。
家奴摇头,就在王元宝将要发怒时,他又连忙道:“写这字的人是个瘸子,坐在轮车上。”
门客听后,忽然想通了,连忙道:“何人持何种鱼符?”
“是他身侧随从所持,为银色。”家奴回道。
“我知道了,”门客拍手道,“谏议大夫、京兆少尹褚廷桧,同时还兼任雍王友一职,他的学生,正是雍王李忱。”
“哎呀。”王元宝听后拍掌大喜,“我说是谁呢,原来是雍王,需要老朽亲自去拜访吗?”
门客摇头,指着楼外的曲江池,“褚立言擅鬼神与人物仕女之画,剑器舞难得一见,王公不如送去佳酿,请那雍王作画,留得丹青千古。”
作者有话说:
名和字要区分。
第55章 长恨歌(九)
曲江池占地宽广, 长安的深冬又寒冷无比,使得池面上的结冰,足有一尺之厚, 在每年的冰化之前, 都会有朝廷冰政司掌采冰的凌人前来取冰。
曲江池的中间除了放置一面巨大的皮鼓,还在池畔搭了一座有楼阁高的巨大秋千架。
李十二娘在寒冷的冬日, 衣着单薄,且未着靴袜, 她站在秋千上,由四个壮汉推动着秋千,居高临下的看着曲江池畔的一众文人。
薄如蝉翼的青色披帛, 随风飘动, 四个壮汉合力,将秋千拉至最远处, “三,二,一。”
同时松手后, 秋千向反方向荡去, 李十二娘肩后的披帛, 从他们脸上拂过。
于是便忍不住伸手想要短暂的留住,薄纱轻轻划过肌肤, 似要将他们的魂魄勾去, 连那心跳,都快了三分, “好香啊。”
丽人体态轻盈, 忽然持剑从那秋千的至高处一跃而下, 如仙人下凡尘, 这些文人雅士见之,无不惊艳。
岁月并没有在李十二娘身上留下痕迹,十余年过去,她依旧深受长安众多文人的追捧。
“王公,您看。”大唐文坛里众多名士聚集在一起,以诗家夫子王少伯为首。
已过天命之年的王少伯,因为饮酒,他那老皱的脸上已经微微泛红,然豪情却不减当年,他半靠在一张胡椅上,侧头看向楼外,一阵寒风袭来,带着楼下胡姬身上的些许脂粉香。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李十二娘从秋千上跃下,冰面上的伴舞胡姬也开始起舞,随后排成一列。
李十二娘轻轻踩着她们的肩膀飞至皮鼓上,沉稳落下。
“好。”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妙啊。”
曲江池畔响起了喝彩声,“应是天仙下凡,令人神往。”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惑阳城,迷下蔡。”
“公孙大娘名动天下时,某尚年幼,此生能观其徒一舞剑器,再无遗憾了。”
邢载与元杰对弈之后,因同为落榜的难兄难弟,二人便坐到了一起。
邢载看着元杰认真的模样,举杯笑眯眯说道:“元郎对这李十二娘可是…连眼睛都看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