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练上两年,兴许就能出师了。
“您说真的?”林礼心里还是没个准数。
“自然。”林折云微颔,“那些游历归山的师兄师姐有多大长进,你也瞧见了。”
“可师兄不也是到了年纪在山中又练上两年才下山去的吗?”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林礼其实并不愿说,她对山下的世界还是怕的。她听说过东南四郡的风流繁华,关中千里荠麦青青。还有曾有走得远的师兄骑马越上关山,大漠孤烟风光无两。
但她还是有些顾忌的,她只见过孤鸿山,最远也不过是和汪吟吟在山下的集市逛了逛。
远方神秘莫测。
她习惯了老头不将她的好坏明面上摊开了说,他总是习惯这样点到为止,剩下的留给她自己去摸索。学轻功的时候如此,练飞剑的时候如此。
前者让她从雪松上摔下来过无数次,后者差点让她被自己一剑封喉。
现在也是如此。
她不免有些担忧。
但她知道汪吟吟一定不会这么想。
用过晚膳,她便去了小云峰寻汪吟吟。
“你说真的?你爷爷真这么说?”
“嗯。”
"老天。"汪吟吟抓着林礼的肩头使劲儿晃,“终于是有人能与我娘抗衡了。”
“我十五岁的时候就跟我娘提了下山,她不许,说我一个姑娘家在外危险。就算是到了十八,她也恨不得要多留我两年。这下好了,我俩一起,我也不愁没人护着。”
林礼有时奇怪,汪老沉稳严肃,汪夫人对下甚严,怎么养出一个汪吟吟上蹿下跳、骄纵天真。
“阿礼,我同你说过的,那个东南四郡好生繁华,我们到时候……”
汪吟吟的魂儿已经飞到山下去了,即刻便可以坐游湖画舫,观柳赏花,品杏酪枣糕。
作者有话说:
汪吟吟:总有些老六不识好歹
第3章 裁云
林折云也并非不担心,那毕竟是自己养到大的孙女。
但他自然也有更重要的理由。
是日中午,林折云看完上午的瞻云台便回了小青峰。
弟子们用膳的地方在芍台,他让孙娘子备下菜肉,自己却吃不惯。
一进门,便看见留行停在栏杆上啄羽。他原以为这还要个三五日。
留行是只本事极大的好信鸽,红珠白喙,颈上泛着翠绿,通体乌白交织。其他鸽子可没有那么纯净的白喙。
“唉,好孩子。”他随手抓了一把舂米,留行跃起直直奔他掌心来。他从留行脚上取下信件,将舂米洒在窗台上。
上书:
“师父,徒儿依您指示,在游历途中四处探听,确如前辈所见,封银是旧俗,仅在东南流传,若寻来源,应是在湘吉郡落霞关。”
尾书一字“涛”。
林折云心中有了计较,林礼那支银簪是东南的手艺。
他知道,林礼是有爹娘的。
那不是他的儿子儿媳,而是对林家有大恩的人。
山人发现林礼是在十八年前的一个冬天。黄昏,孤鹜飞尽了,天阴冷下来。
未足月的女婴躺在竹编的摇篮里,竟然不哭不闹。竹篮里还有个红布包裹,裹着几块黄金,一根银簪,几件看着华丽的首饰。
除此之外还有一把剑。
山人没寻到来人,便把物件和女婴都送到他跟前。他不认得那些首饰金银,但他认得那把剑。
剑鞘通体玉白,上刻浮云,加以银花修饰。剑柄修长,有玉珠点缀,暗纹镶刻。出鞘以后,可见剑身银光四溅,锋芒锐利。
林折云记忆深处浮现出一个名字来——裁云。
那件事过去太过久远,与其有关的人或是事多半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他上次见到这把剑,应该还是个不及十岁的孩童。
他幼时遭遇过一场变故,往事都混沌了。但这把剑的通体玉白却深刻在他脑海里,和那骇人的洪水与身后追杀的刀光剑影一起,掩埋了剩余并不愉快的童年。
后来母亲将他送上孤鸿山习武,他天赋过人又肯勤学苦练,就让掌门钱氏收做亲传弟子。
之后游历归山,夺云成掌门。
娘特意上山来提点他,若是他朝再见此剑,必得倾囊相助。
“那是对我们林家有大恩的人。”
他应了,也在母亲的话里弄清了缘由。
林家先祖扎根临江以南,做走镖生意。前周安泰十年,受雇主所托押送贵重珠宝至临江以北。他们走镖至临江东南湘吉郡,引得当地匪帮注意。
匪帮势众,火并难料生死。林家镖师们不愿背弃雇主拱手让出珠宝,也拿不出匪帮想要的“买路财”。匪帮不讲江湖道义,发疯般的追杀。
世道混乱凶险,林家本打算走完这镖便将镖局散了,到江北务农,于是带上了女眷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