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的小儿女你侬我侬,窗外的大军踏着整齐的步伐往宫门口行进。
为首的元帅头戴银盔,身着银色铠甲,腰跨大刀。
面容被银盔遮去了一小半,但仍隐约可见清俊的眉眼。
他紧抿着薄唇,似宝刀出鞘,一股锐利感扑面而来。
他骑着一匹神俊的白马,白马毛发光亮,四蹄健壮有力,没有一丝杂毛的纯白显示着它高贵的血统。
全城的百姓都在为他的凯旋归来而欢呼,他却一直面不改色,似乎只有那一种表情。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
第13章 困局
距离宫门还有一段距离,成珏就下了马,解甲卸刀向皇帝走去。
岁月对皇帝似乎特别残忍,短短十年,他已经华发丛生,眉间的沟壑更是深得让人无法忽视。
成珏走到帝王近前,屈膝,下跪。年轻但沉稳的声音响起,“臣幸不辱命!”
皇上见到阔别十年的侄儿情绪十分激动,他亲手扶起青年,“有将如此是朕之幸,亦是大锦之幸!”
其后,皇上把成珏带回了紫宸宫。
成珏幼时因为偷听到母妃和嬷嬷的谈话,一心想要有足够的实力让母妃安心依靠,不顾皇上的劝阻,一意孤行去了战场。
皇帝当时怒火冲天,硬是没给他开任何方便之门,一心以为他会知难而退回到京都。
没想到这孩子却是天生将才,短短十年就完全靠自己从小兵爬到了而今的位置。也不知这些年吃了多少苦头,皇帝既欣慰又心疼。
虽然他已经有了最喜爱的儿子,这个孩子也还是他的牵挂。
成珏的心情也很复杂,当年他一心想要变强,想要变强后让母妃说实话。
而今他真的有了赫赫战功,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当日他快马加鞭先大军一步抵达京都,一时走叉看到了多年未见的小人儿,虽然不能显露于人前,跟她说话,他也十分开心。
只觉这是天赐的缘分,他回京后见到的第一个故人就是她。
可是这开心持续了不过片刻,他看到她对别人露出了他从未见过的娇态。
道上二人的你来我往看得他烦闷,却又无计可施,好在二人没有过分的举止,他安慰自己他们应当只是好友,然后憋着火去珐昕庵办正事。
到了珐昕庵却发现更大的坑在前方。
他乔装一番进入珐昕庵,靠着地形熟悉绕到了小院。
院内,张嬷嬷正在晾晒衣物,还有两个丫鬟在旁边帮忙。
成珏一眼就看出这两个丫鬟有问题,生面孔且武艺不低,成珏暗自警惕。
他迈步进入院子,张嬷嬷没有认出他,“公子,这里是私人小院,还请公子留步。”
成珏拿出了自己的贴身玉佩,张嬷嬷见后面色为之一变,把成珏迎进了屋。
“可是我家小主子派你前来?”
成珏感受到那两人就在屋外,对张嬷嬷的问题避而不答,“外面那两人是何人?”
母妃身边一直有人护卫,但那是端王府的暗卫,这些暗卫是亲王标配,都在宗人府记录在案。
这两人不是暗卫却又身怀武艺,让成珏不得不心生警惕。
张嬷嬷听到成珏的问话,面色有一瞬间的不自然,后来解释说珐昕庵几年前出了点事,于是给每位住在这儿的皇家家眷分配了两名贴身护卫。
成珏这么多年一直在外,虽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却大多针对朝政,珐昕庵是皇家庵堂,再加上他对张嬷嬷的信任,他没有多想就接受了张嬷嬷的说辞。
他把这两人划分到了没有恶意,但不是心腹的范围。
既然知道是明面上分配下来的护卫,成珏便不再隐藏,让张嬷嬷直接把她们支了出去。
待二人去了前面,成珏才表露身份,然而张嬷嬷的神色惊大于喜。
“嬷嬷,母妃呢?为何这么久却未见她?”
张嬷嬷被他问得心惊肉跳,这当口她上哪儿去变个王妃出来?
“王妃去了白云庵听云宓师太讲经,现在不在庵里,老奴这就叫人送信,让王妃早点回来。”
老端王妃接到消息,紧赶慢赶,终于在晚上到了珐昕庵。
她一身僧袍,但面色红润,双眼有神,十年岁月让她的眼角多了些细纹,不仅无损美貌,反而显得韵味更足。
成珏看到这样的母妃心头舒坦,他记忆里的母妃总是显得不开心,没想到十年过去,母妃大概是自己想通了,整个人都有了活力。
以前的老端王妃就像风雨中的一朵小娇花,美则美矣,总有一种她正在受折磨的感觉。
现在的她就像暖阳下的牡丹,被暖阳呵护着,舒展着自己的花瓣。
老端王妃疾步走入屋内,看到长成后的儿子泪盈于睫,“珏哥儿,你总算是回来了!母妃日思夜想,你总算是回来了!”